中共數位極權 全面威脅世界

來自河南鄭州的軟體測試員陳恩得近日披露了中共數據造假、學術腐敗與數位監控體系的內幕,引發外界關注。專家分析指出,中共的數位極權模式不僅扭曲治理基礎,更對國際社會構成系統性威脅。
陳恩得在2015年透過家人關係進入一家軟體測試公司,該公司實際上是承接「國家信息中心軟體評測中心」外包項目的空殼公司。儘管只有中專一年級學歷,陳恩得被要求為中石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國家信訪局、北京清華大學等機構編寫測試報告。
「公司甚至為我偽造文憑來應付項目要求。」陳恩得告訴《大紀元》,他發現國企和大專院校會虛構項目申報科研經費,農業大學的軟體漏洞百出卻仍要通過測試,清華大學的「無人機操作系統」從未見過實物。更令人震驚的是賄賂環節的制度化。陳恩得曾被要求連夜改寫報告,並親自將兩萬元現金(人民幣)送到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正常需要三至五天的審核流程,送現金後一天就能完成。
明明每天都新增 感染數卻是零
2018年,陳恩得進入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平台「菜鳥網絡」,發現內部系統可查閱用戶購買紀錄、商品細節、收件人資訊等數據;阿里巴巴內部更設有中共黨支部,數據可隨時提供給當局。
2019年底加入杭州「天闕科技」後,陳恩得接觸到浙江省「網格化管理」系統,該系統將轄區人口分組管理,設立重點關注名單,包含上訪戶、異議人士等,可將異常行為即時上報。
疫情期間,陳恩得參與阿里健康碼系統對接工作,同事發現感染人數與新增數字長期對不上,「明明每天都有新增,卻顯示為零」。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指出,陳恩得揭示的問題體現了中共政務系統的系統性缺陷。「官方數據失真導致政策制定建立在虛假基礎上,進而產生錯誤決策並持續引發社會矛盾。」
在國際層面,孫國祥強調數據造假對全球治理的嚴重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數據被各國政府、企業和國際機構廣泛依賴。如果中共刻意操控統計數據,將導致各國在投資布局、供應鏈規劃和貨幣政策上產生誤判。」
孫國祥認為,這種「數位極權」模式存在外溢風險:「中共在數據造假和社會控制技術上的經驗可能被包裝成『成功治理模式』輸出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數位治理構成負面示範。」
藉數據回傳、輿論跨國監控
前黑龍江省市級通信公司總經理胡德成對《大紀元》詳細分析了中共跨國監控的技術實現路徑。他指出,中共透過控制的科技公司(如TikTok、微信)收集海外用戶個資,並利用這些數據追蹤海外異見人士和少數族裔群體(如維吾爾人、藏人、法輪功成員等),「微信、QQ、支付寶等通訊應用平台均採取實名制並有數據回傳義務,海外華人若仍使用這些平台,其資訊、地理位置和聯繫人可能被追蹤。」
胡德成進一步指出,中共還通過中國企業進入他國市場,暗中獲取數據,滲透海外基礎設施。同時,利用網路水軍和機器人帳號進行大規模輿論操縱,並收買海外自媒體及社交平台大V(指擁有眾多粉絲的公眾人物),在特殊時期協調其言論。
數位身分證 全面控制人民
陳恩得則警告,中共正在推動數位人民幣和數位身分證,目前已涵蓋17省,「一旦數位身分證強制應用於所有平台,哪一天你若上了中共的『黑名單』,中共只要坐在辦公室動動滑鼠,封掉你的數位身分,就能剝奪人的所有自由與社會權利。」
孫國祥總結道:「中共的數位極權模式不僅侵蝕了中國治理的合法性基礎,更對國際規範與信任體系構成系統性威脅。國際社會應高度警惕這種模式的外溢風險,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2020年7月,陳恩得因對封控政策持批評態度被解僱。2023年他抵達美國後,加入中國民主黨,參與製作反共短劇。2025年7月3日,中共公安打電話給他父母,要求提供個資與住址。陳恩得表示,「我寧願為了自由死在路上,也不願生活在謊言與恐懼中。這場戰鬥,我們會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