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不在籍投票惹議 分析:增加中共介選可能

上月韓國總統大選由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當選,韓國保守派團體近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選舉過程許多爭議都跟「不在籍投票」有關。非營利工作者7日表示,目前台灣在野黨也在推不在籍投票,具體實務上仍有許多弊端,甚至可能增加中共介選的可乘之機,台灣必須審慎面對。
韓國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KCPAC)6月30日召開記者會,發表「2025年韓國6月3日總統大選舞弊報告」。多位國際專家公開質疑,這次選舉可能是韓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選舉舞弊案。
與會專家表示,選舉過程疑點重重,像是假身分證、假選票、投票速度快得不合理,甚至還有人質疑有外國人(包含中國人)參與投票。除了技術操作的問題,專家也質疑,選舉過程的「不透明」讓各種陰謀論與不信任在韓國蔓延。現在韓國有許多民眾為此上街抗議,要求徹查、要更公開透明的選舉。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表示,專家們這些質疑的背後,其實突顯了一個全球民主國家都面臨的困境,「一旦選舉被質疑有黑箱或外國勢力介入,民眾對政府和民主制度的信任就會動搖」。更讓人注意的是,許多爭議都跟「提前投票」和「不在籍投票」有關。
12項爭議 韓國大選被疑舞弊
根據現場講者提出的證據,郭家佑總結了12個造成選舉結果可疑的原因。
首先是「提前投票」,和正式投票日不同,提前投票不受限於自己選區。有傳聞提到,有人利用假身分證「重複投票」,甚至有「包機載滿選民來投票」,甚至有疑似中國籍的非韓國公民也在社群媒體上公開炫耀投票行為。
第二、「選票異常」,有散落在餐廳等公共場所的選票,以及監視器拍到整箱「已劃記李在明」的選票。原本法定需要用個人印鑑認證選票,卻被統一印刷、無法辨識身分的印章取代,無法達到驗證功能。
第三、「數學上不可能的結果」,某些選區出現「投票數超過登記選民人數」,甚至「投票率超過100%」。
第四、「真相遭壓制」,這次大選韓國主流媒體選擇「集體失聲」,甚至攻擊揭露舞弊的人。記者會講者形容這是一場「恐嚇行動」,聲稱李在明正在用違法搜查、提告的方式,打壓包括前總理黃教安在內的異議領袖。
第五、「司法共謀」,有法官被指與韓國中選會(NEC)有金錢往來,對相關案件不予處理、不讓證據被檢視或調查。目前已有超過1.1萬人提起訴訟要求選舉無效。
第六、「嶄新未摺疊選票」,大量出現「未摺疊、全劃李在明」的新票,儘管法律明文規定選票必須摺疊。NEC解釋這是因為「特殊紙張會回彈」。
第七、「連號投票」,單一投票所曾出現超過3千張連號支持李在明的選票;第八、「投票速度異常」,有投票所紀錄顯示,每「4.7秒」甚至更快就有一張票完成,明顯超過現實人力作業極限。
第九、「投票人數與票數不符」,進入投票所的人數,與官方統計的投票數出現明顯落差,票數多於實際投票人;第十、「郵寄投票問題」,郵寄選票的運送路線與時間紀錄不一致,管理流程存疑。
第十一、「缺乏反駁」,韓國中選會或其他相關單位從未對上述證據做出實質反駁,反而只是給舉報者扣上「煽動叛亂」、「陰謀論者」等標籤。
第十二、「外部勢力介入」,郭家佑表示,這次選舉外部勢力如中共與親中團體,被認為是背後主導、資助國際選舉舞弊集團的關鍵,包括操作假身分證,並指名中共高層王滬寧是韓國舞弊「總指揮」;北韓則被指利用網路攻擊,削弱美國對韓國的影響力。
其他還有過去曾經出現的舞弊方法,包括中共駭入韓國電信商SKT,竊取2,700萬人個資,用於偽造身分操控選舉;投票活動影片被上傳至中國專用的Dream、Quio等App,影片中的投票結果欄據稱出現「永遠跟著黨走」等暗碼等。
記者會中的專家還強調,這不僅是韓國選舉的問題,更是一場「全球危機」,涉及「國際選舉舞弊集團」。擔憂未來若親中政權掌控韓國,在中共對台動武時,韓國恐不支援台灣,危及台灣安全與第一島鏈。
散播謠言 削弱選舉公正信心
郭家佑表示,韓國這次大選期間,假訊息的傳播與滲透,以及其後的激烈辯論,都顯示中共不必真正策劃有組織的選舉舞弊,只需散播質疑選舉公正與正確性的謠言。這些謠言會滋生對政府和選舉制度的不信任,最終導致政治動盪,並可能產生有利於中共的局勢。
從韓國的經驗中,郭家佑認為,「不在籍投票」非常容易被外部煽動者、網路酸民或敵對勢力所利用,來激起政治動盪,進一步削弱大眾對選舉公正性的信心。
她表示,台灣若要推行「不在籍投票」,確實有望讓更多異地工作、求學的國民方便參與選舉,但同時也可能為中共等外部勢力操弄台灣選舉留下可乘之機。即使中共沒有直接介入投票過程,只要在網路上有計畫的散播與不在籍投票相關的假訊息、質疑選舉公正,就足以瓦解人民對政府與選舉制度的信任,激化社會對立與不安。
郭家佑強調,目前台灣在野黨也在力推「不在籍投票」,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攸關國家安全與民主韌性的抉擇。唯有確保制度嚴謹、透明且可監督,才能讓不在籍投票成為民主進步的里程碑,而不是動搖根基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