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中小精靈 黑枕藍鶲

黑枕藍鶲完整體態特寫,藍羽與黑冠皆清晰可見。(陳南榮提供)
黑枕藍鶲完整體態特寫,藍羽與黑冠皆清晰可見。(陳南榮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清晨時刻,攝影家陳南榮靜靜蹲守在一處低垂的竹枝前,鏡頭對準了一個不起眼的鳥巢。幾分鐘後,捕捉到被稱為山林中小精靈的黑枕藍鶲,銜著食物回巢餵食雛鳥畫面。

黑枕藍鶲(Hypothymis azurea)是典型的雌雄異色鳥類。雄鳥有亮麗的天藍色羽毛,頭後與喙基部則點綴著明顯的黑色區塊,胸前一道新月形的黑帶是其特徵之一。牠的飛羽深藍邊緣與白色腹羽形成鮮明對比。而雌鳥則相對樸素,羽色以棕與黯淡藍色為主,少了黑色飾帶。

雄鳥佇立於巢緣,警戒的注視四周守護下一代。(陳南榮提供)雄鳥佇立於巢緣,警戒的注視四周守護下一代。(陳南榮提供)

尤其春夏之際,正是黑枕藍鶲的繁殖期,專業攝影家們會選擇在清晨或黃昏時分守候,等待藍鶲歸巢、育雛、餵食的那一瞬光影。(陳南榮提供)尤其春夏之際,正是黑枕藍鶲的繁殖期,專業攝影家們會選擇在清晨或黃昏時分守候,等待藍鶲歸巢、育雛、餵食的那一瞬光影。(陳南榮提供)

陳南榮指出,黑枕藍鶲多選擇蚊蟲聚集的竹林築巢,因為牠們喜食蚊子。巢的位置很低,幾乎可以徒手觸及,也因此容易受人為干擾,是一種美麗卻脆弱的鳥類。

雲林縣林內鄉龍過脈森林步道是多種鳥類的棲息樂園,尤其春夏之際,正是黑枕藍鶲的繁殖期。這次陳南榮拍攝的系列影像,包含雄鳥餵食、護巢、與雛鳥對望的情境,他說,「這樣的畫面不是按快門就能得到,而是要等待與尊重自然共舞的節奏。」

陳南榮強調,雖然黑枕藍鶲築巢低矮、親鳥警覺性不高,但任何靠近都可能導致親鳥棄巢,甚至雛鳥死亡。「我們拍攝從不接觸巢穴,也不使用閃燈,僅以長鏡頭遠距記錄,希望保留牠們最自然、最真實的樣貌。」◇

黑枕藍鶲親鳥正將捕獲的昆蟲餵入雛鳥喙中。(陳南榮提供)黑枕藍鶲親鳥正將捕獲的昆蟲餵入雛鳥喙中。(陳南榮提供)

陳南榮(右)強調,雖然黑枕藍鶲築巢低矮、親鳥警覺不高,但任何靠近都可能導致親鳥棄巢,甚至雛鳥死亡。(陳南榮提供)陳南榮(右)強調,雖然黑枕藍鶲築巢低矮、親鳥警覺不高,但任何靠近都可能導致親鳥棄巢,甚至雛鳥死亡。(陳南榮提供)

延伸閱讀
中壢罷免公報 竟夾帶反罷文宣
2025年07月17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