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暫緩對美稀土出口禁令

中共當局週三(5月14日)宣布,暫緩對28家美國實體實施稀土及軍民兩用技術出口限制。此舉是美中雙方於日內瓦會談中達成臨時貿易協議、互降關稅後的最新動作,稍微緩和了美中貿易的對峙局勢。
週一(5月12日)美中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在90天內互降115個百分點的關稅。中共商務部週三回應,4月4日及4月9日分別發布的出口限制措施將暫緩執行。
中共這些限制原針對28家美國實體得到「軍民兩用」(dual-use)類別的技術與產品。根據中方聲明,在90天內,相關企業可向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暫時恢復出貨。
雖然中共商務部本週的聲明中未具名列出特定產品,但4月的公告明確將7種稀土元素納入「軍民兩用」出口管制範圍。這些稀土元素包括釤、鉺、鋱、鏑、鑥、鈧與釔等,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製造、電動車馬達、飛彈導引系統與航太裝備等。
針對美中達成的臨時貿易協議,美國總統川普形容,這是美中關係的「全面重啟」,突顯華府緩和雙邊關係的意圖。
不過外界仍普遍認為,此次協議只是臨時性安排,主要目的在於為後續談判爭取空間。美中對於關鍵戰略資源的爭奪,以及民主與獨裁的制度性矛盾,這些分歧依舊存在。
美國降低稀土依賴的戰略布局
近年來,美國把降低對中國關鍵礦產上的依賴,視為戰略優先事項。川普1月就職當天宣布「全國能源緊急狀態」,指出高能源價格與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已構成國安風險。
今年3月,他援引《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推動國內關鍵礦物的開採計畫,並通過聯邦貸款、稅收減免與產業投資合作等手段加以扶持。上個月,川普發布行政令,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關鍵礦產展開國安調查。
美國政府也正尋求從海外拓展供應來源,包括評估格陵蘭、烏克蘭、剛果的稀土礦產潛力,並推進在國際水域進行深海開採的長期計畫,以保障未來戰略物資供應。
美企3個月內補聖誕節庫存
中共週三宣布的暫緩出口限制措施,及美中互降關稅的安排,僅設定90天的期限。雖然暫時舒緩了部分壓力,但美中貿易戰的核心問題仍未解決,後續談判進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一些專家認為,由於對美實施報復性措施,北京已失去一個多月跟美談判的黃金期,且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水準仍高達30%(若加上川普第一任期加徵的關稅,稅率約50%),比美國對其他大多數經濟體課徵的稅率高很多。
隨著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議逐漸成型,北京將更難獲得支持。美國各大品牌商在三個月內(8月15日前)將所有聖誕庫存入庫後,美國可能重新對戰略類別品項,徵收高額關稅,美國也可能團結其他國家,要求他們限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