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論壇習送大禮 分析:中共撒幣難奏效

2025年5月13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巴西總統盧拉。(TINGSHU WANG/POOL/AFP)
2025年5月13日,中共黨魁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巴西總統盧拉。(TINGSHU WANG/POOL/AFP)

【記者夏松、駱亞/報導】

美中關稅戰降溫翌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下稱中拉論壇)第4屆部長級會議5月13日在北京登場,中共為布局、拉攏拉美國家,再次大撒幣,並與巴西簽署了若干協議。

約30個拉美國家出席了三年一度的該部長級會議。中共黨魁習近平在沒提及川普的情況下聲稱,「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願與拉方啟動五大工程;習並向巴西總統盧拉、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等表示,中國還將進口更多拉美優質產品,並鼓勵中國企業擴大對拉美投資。

中國向拉美貸款意願減弱

習近平當場送上「大禮包」,包括提供660億元(人民幣,下同)貸款額度,以擴大中共在拉美的影響,並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5個國家開放免簽,但沒有透露細節。德國之聲稱,同2015年中拉論壇上北京首次提出的金額相比,660億的信貸額度還不到一半。中國經濟放緩的同時,貸款的意願也有所減弱。

哥倫比亞ICESI大學學者魯溫斯基(Vladimir Rouwinski)表示:北京可能短期內藉助拉美作為本國的經濟支柱之一。一方面,拉美可能成為中國產品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作為原材料和糧食來源可能更為重要。

解禁巴西大豆 是為重拾影響力

巴西在拉丁美洲的政治與經濟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世界政經關係的要角。中拉論壇召開前,巴西總統盧拉攜約200名商界人士訪中,但盧拉強調,拉美地區不依賴於任何一個大國,「無論是習近平主席,還是美國,抑或歐盟,而是僅依賴於我們是否有成為偉大的意願,還是繼續渺小。」

盧拉到訪前,中共解除了以植物檢疫問題為由對5家巴西大豆企業的進口禁令。5月13日,北京與巴西簽署了發展戰略對接、科技、農業、數位經濟、金融、檢驗檢疫、媒體等領域的20份合作文件。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解除大豆進口禁令,是對巴西的回饋與拉攏,在美中貿易戰下,讓巴西成為「糧食供應安全」的穩定來源,同時削弱美國農產品在中國的市占率。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則對《大紀元》表示,北京解除了對巴西大豆的進口禁令,本質上不是為了解決國內的糧食問題,而是為了恢復在南美已經瀕臨失控的影響力。

黃大衛認為,盧拉訪中,是一場全球南方重新組織起來的行動儀式,「北京不是在尋求巴西的支持,而是在驗證全球南方國家是否還能接受新型的北京方案,包括基建、互通、數位主權交易,關鍵礦產協作跟農業安全互保跟經貿往來。」他說,南美不是北京的新盟友,而是未來全球戰略的新戰場。盧拉訪中是全球秩序重塑中的一個變量,它並不是北京勝利的標誌。孫國祥認為,雖然盧拉強調多邊主義與「去美元化」,在外交上傾向於與中國、俄羅斯等非西方大國深化合作,但也避免與美國正面對抗。

盧拉多邊外交 巴西換籌碼

盧拉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致力於多邊秩序和全球福祉。」巴西政治學者桑托羅(Mauricio Santoro)向德國之聲表示:「拉美國家不願、也無法在美中之間抉擇」,因兩國對其都非常重要。

黃大衛分析,盧拉在此時機訪中並非偶然,「北京方面釋放出來市場准入,基建投資,而美方其實又陷入國內的一個產業鏈重組,就關稅要跟全球大部分國家重新談判。」這給盧拉一個機會,就是在不澈底倒向北京的同時,可以在北京獲取最大額度的支持條件,「精準踩點換籌碼,換的不是立場而是項目資金跟豁免,換取的是政治跟經濟利益。」黃大衛說,「我們不應該把盧拉簡單歸為親北京派,應看作是一個在中美權力撕裂地帶上,靈活騰挪政治資源、經濟資源的政治力量。」◇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涉走私芬太尼製藥設備 中企被起訴
2025年05月13日 | 10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