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談判 印度拚先達陣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4月29日)表示,美國與印度之間的關稅談判進展順利,雙方有望達成貿易協議。專家分析,印度、越南與墨西哥等國,都希望填補中國退出供應鏈後的空白,爭取未來世界工廠的角色。
川普在白宮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印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並對最終成果表示樂觀。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當天稍早接受CNBC採訪時透露,美方已與一個未具名國家完成首份貿易協議,僅待該國總理與國會批准後,即可正式公布。他強調,該協議有望永久性落實川普政府所倡導的「互惠關稅」原則。
★相關閱讀: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也於週一(28日)表示,印度可能成為首批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之一,最早可能在本週或下週敲定協議,但他並未透露更多細節。班森特表示,美國正與15到18個重要貿易夥伴談判,預計印度有望成為第一個達成新協議的國家。他說:「我們收到很多國家提出的好提案,我猜印度會是最早簽約的國家之一。」
印度已提出一系列讓步方案
根據路透社報導,為避免關稅衝擊,印度政府已提出一系列讓步方案,包括降低美國冷凍肉類與農產品的進口關稅,並爭取其勞動密集型商品獲得關稅優惠。
此外,印度也表達願意在協議中納入「未來最惠國條款」,承諾未來若與其他國家達成更低關稅,美國也能自動享有同等待遇。這被認為是印度做出的重大讓步。消息人士稱,印度提出,約1萬2千個關稅項目中,近90%可以立即降稅,其餘則分階段降低。
作為交換條件,印度也要求美國在紡織品、玩具、皮具、家具、珠寶等領域,給予更有利關稅待遇,同時在製藥產品和工程設備方面爭取長期優惠。
印度官員表示,新德里希望在美中貿易緊張期間,填補中國退出供應鏈後的空白,成為美國更可信賴的供應國。
受此消息激勵,印度股市表現強勁。外國投資者在過去9天內淨買入41億美元的印度股票,創下自2023年7月以來的最長連續買入紀錄。
中共發布宣傳片「不跪」
中共外交部29日發布了一部名為「不跪」的宣傳片,聲稱在川普發動的關稅戰下,中方不會退讓。影片援引日本半導體、法國阿爾斯通的案例,宣稱「向霸權低頭如飲鴆止渴」,並把美國形容成「孤篷小船」。
而中共除了發動信息戰,仍繼續否認習近平曾主動與川普通話,聲稱中美之間沒有就關稅問題磋商。但是,班森特週一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採訪時,證實了這次美中高級經濟官員在華盛頓的會晤。
至於中共為什麽否認美中私下進行了談判,班森特認為中共是在「迎合不同的受眾」。
新供應鏈成形速度會加快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如果美國與印度在關稅談判中有所進展,顯示「美國正在建構新的供應鏈,如果美印有進展,代表新供應鏈成形速度會加快。」
邱達生說,中國投入的要素成本變高,很多國家希望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中國供應鏈的位置,「未來世界工廠不見得是中國。」很多跟中國同等位階的國家,像是印度、越南與墨西哥等國,都有機會爭取未來世界工廠的角色。
未來世界工廠的生產模式可能出現轉變,邱達生說,「這些國家都有機會,所以未來世界工廠可能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多個新興市場所組成。」
不只印度,像是《美墨加協定》裡面,墨西哥的投入要素成本是最低的,他們在對等關稅裡取得豁免。另外,川普也曾肯定越南在降關稅上的努力,現在加上印度,這3個國家都可能是未來新的世界工廠。
美印新協議或是可參照模板
至於台灣,邱達生認為,若美印正式達成關稅協議,也將會是可以參照的模板。台灣希望至少爭取維持現有10%關稅,「我們要進一步研究談判成功的案例,知道美國所嚮往的成果是什麼,台灣也可以按照這些先例去運作。」
邱達生說,如今美中兩大經濟體要脫勾,印度、越南都是台灣發展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國家,如果未來他們搶占世界工廠的位置,對台灣也不會是壞事。
他說,之前很多人質疑新南向政策的成效,稱這些國家受到高關稅籠罩,現在更多消息出來後,代表他們可能太早下定論了,結果可能翻盤。
川普用不確定性以達最佳協議
班森特說,川普對各國宣布高關稅,促使各國與美國接觸進行談判。班森特說,在博弈論中,這被稱為「戰略不確定性」。你不會在談判中告訴對方你會在哪兒結束。「沒有人比川普總統更擅長創造這種影響力。」美國會在談判中要求各國取消對美關稅、取消非關稅貿易壁壘、停止操縱貨幣、停止補貼勞動力和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