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原產地認定不同 台或淪為中洗產地

美國持續加徵對中國的關稅,台灣正避免中國產品經由台灣洗產地,否則恐被美國課以重稅。圖為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資料照。(中央社)
美國持續加徵對中國的關稅,台灣正避免中國產品經由台灣洗產地,否則恐被美國課以重稅。圖為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資料照。(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美國對中共祭出145%高關稅,立委吳秉叡29日表示,台美對商品原產地的認定有落差,可能會引發台灣幫中共「洗產地」的疑慮,政府若還不調整,「要等著垮台嗎?」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未來要透過談判機制,希望把雙方不同的標準對齊,或者進行改進。

吳秉叡在質詢時表示,美國現在嚴防各國幫中共洗產地,美國的定義是,只要原料、半成品35%是從中國來的,就認為是中國的產品。但台灣對台灣製造的定義是,只要在台灣加值超過35%,就認為是「Made In Taiwan」,這中間是有衝突的。

★相關閱讀:

美國定義是對全球的標準

吳秉叡說,如果原料跟零件50%從中國來,在台灣製造、加值50%,在台灣定義是Made In Taiwan,但產品出口到美國,就進入美國定義的中國產品,台灣就是在幫中國洗產地,定義如何調和,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卓榮泰回應說,所以未來在跟美方談判時,會提出數據據理力爭,以台灣的市場行為跟美國的認知來做一個平衡,希望以現在國內的狀況,來做談判的起點。

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並備詢。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並備詢。(記者宋碧龍/攝影)

吳秉叡認為,美國的35%是對全世界的標準,不只有針對台灣,台灣在這標準上談加值,如果美國要求台灣往上抬,這都不符合美國現在對中國製產品的定義。

原產地由進口國海關認定

財政部長莊翠雲坦言,這部分確實要注意,原產地在進口時是由進口國的海關認定。經濟部除了會跟美方談之外,還有一個預審機制,台灣出口廠商可以向美國海關申請預審,台灣這邊出口的MIT標示,是否符合美國的認定,台灣是產品原產地。

不過吳秉叡調,Made In Taiwan的廠商遵守台灣法令,會在台灣加值超過50%;但美國的定義對世界一視同仁。出口對象不同就用不同的做法,那這樣如何建立「Made In Taiwan」這個品牌?如果台灣不調整會很危險,因為美方會認定台灣在幫中共洗產地,到時7月美國宣布說,把台灣關稅加到120%,「政府要等著垮台嗎?」

吳秉叡強調,越南也是被美方認定協助中共洗產地的國家,因此越南政府日前就宣布,要求整個供應鏈履歷要清楚呈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能不能也要求呈現零件原料的履歷?

卓榮泰表示,「會要求產地證明」。不過吳秉叡認為,越南做的是產品履歷,包括零件從哪裡來,從哪個工廠製造出來等,都要求呈現。卓榮泰承諾,以前做的不夠嚴謹的,現在一定會強力要求,否則台灣無法在世界貿易重組的變局中站住腳。莊翠雲也表示,這一次會更加強相關精進措施,提高在自貿港區的罰鍰。◇

延伸閱讀
美對台關稅 中經院估15%~20%
2025年04月28日 | 3天前
景氣續呈黃紅燈 關稅變數大
2025年04月28日 | 3天前
關稅衝擊 中企欲轉單印企出貨
2025年04月28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