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軍費達88兆元 年增9.4%創冷戰後新高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28日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軍費達到2.72兆美元(約新台幣88.4兆元),比2023年成長9.4%,是自冷戰結束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根據SIPRI報告,2024年全球軍費已是連續第10年成長,全球前15大軍事支出國全數增加了軍費,軍費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也升高到2.5%。
報告提到,全球各地區軍費開支全面增加,其中又以歐洲與中東成長最為迅速。前五大軍事支出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共、俄羅斯、德國和印度,合計軍費高達1,635億美元(約新台幣5.3兆元),占全球總額的60%。
SIPRI軍費與武器生產計畫研究員蕭亮(Xiao Liang)表示,「2024年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增加了軍事預算。當各國政府越來越將軍事安全列為優先,往往是犧牲其他公共預算,這種經濟與社會上的取捨,恐怕會在未來多年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中共軍費占亞太地區總額一半
報告提到,中共軍費2024年增長7%,達到3,140億美元(約新台幣10.2兆元),已連續30年成長,占亞太地區軍費總額的一半,目標在2035年之前實現各領域的軍事現代化。為此,中共持續投資新型的匿蹤戰鬥機和無人機,快速擴增核武庫,並加強反太空、網路戰的能力;2024年,共軍還成立了新的網路部隊。
面對中共的軍事野心,周遭各國也隨之調整國防政策並增加軍費。以日本為例,去年軍費增幅為21%,達到553億美元(約新台幣1.8兆元),總額達到GDP的1.4%,是1958年以來最高。台灣的軍費則上升1.8%,達到165億美元(約新台幣5,361億元)。
報告共同作者田南(Nan Tian)表示,「亞太地區主要軍費大國正在加速投入先進軍事能力,這些不斷累積的軍備,加上未解決的領土爭端和升高的緊張關係,恐怕會讓該區陷入一場危險的軍備競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緬甸因國內武裝衝突加劇,軍事開支上升66%,在亞洲和大洋洲增幅最大。
歐洲為全球軍費增加主要來源
歐洲地區(含俄羅斯)2024年的軍費總額則達到6,930億美元(約新台幣22.5兆元),年增17%,是全球軍費增加的主要來源。由於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年,整個歐洲持續擴大軍事開支,超越了冷戰結束時的水準。2024年,除了馬爾他以外,歐洲所有國家都增加了軍費。
俄羅斯2024年的軍費估計為1,490億美元(約新台幣4.84兆元),比2023年增加38%,是2015年的2倍,這筆軍費占俄國GDP的7.1%,占俄國政府總開支的19%。
烏克蘭軍費則成長2.9%,達到647億美元(約新台幣2.1兆元),大約是俄羅斯軍費的43%。不過,烏克蘭軍費占GDP比重高達34%,是全球軍事負擔最重的國家。
美國軍費占全球37%
北約32個成員國在2024年全部增加軍費,合計軍費達1.5兆美元(約新台幣49兆元),占全球軍費55%;其中18個成員國的軍費占GDP比重達到或超過2%,是自2014年北約設下這項標準以來的最高紀錄(2023年為11國)。
蕭亮認為,很多歐洲國家都削減國際援助等其他支出,用來投入在軍事支出成長,並且試著加稅、或依賴貸款和舉債,來提供軍費支出。
至於美國方面,美國成長5.7%,達到9,970億美元(約新台幣32.4兆元),占北約總軍費的66%,占全球軍費的37%;其中很大一部分預算用於軍事現代化及核武庫升級,以維持對俄羅斯及中共的戰略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