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健保 醫管專家提3策略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台灣健保制度確實面臨嚴峻挑戰,建議從3面向著手改善。資料照。(醫務管理學會提供/中央社)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台灣健保制度確實面臨嚴峻挑戰,建議從3面向著手改善。資料照。(醫務管理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

有醫師投書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稱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27日表示,雖然文章引用錯誤數字,但台灣健保制度確實面臨嚴峻挑戰,應導入不同工不同酬、強化人力永續、建立醫療韌性治理體系等3項策略,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刊登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李景行與許漱白撰寫的投書,內容提到台灣健保體系即將崩壞,以及2022年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高峰時期住院患者死亡率高達58.2%等內容,引發醫界議論,批評投書內容多處錯誤,打擊一線醫護士氣。

★相關閱讀:

對此,兩位投書作者26日晚間透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發出聲明稿,表示原意為從系統層面探討大環境所面臨的問題,對於內容中的一些錯誤深感抱歉,並澄清其中58.2%的病患是指感染Omicron人數,而非死亡率。

洪子仁27日出席「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會前被問到相關議題,他表示,雖然這篇文章引用數字錯誤應予以更正,但確實指出台灣健保制度當前面臨嚴峻挑戰,以及長期結構性問題對醫療人力與品質造成影響,值得各界正視與省思。

健保總額成長率不能低於5.5%

他表示,台灣2022年因Omicron造成的死亡率應為0.16%,日本是0.5%,台日其實差不多,但這也突顯出另一個隱藏問題,台灣長期醫療支出不足,健保總額成長率在總額預算制度實施後平均只有3.4%,醫療費用投入不足,又面臨人口老化、醫療科技進展與全球經濟變局下的新挑戰。

「所幸,政府於去年給予護理人員夜班津貼,今年更投入700億元,這都是好的方向。」洪子仁說,今年會盯緊健保總額成長率不能低於5.5%,「有錢不一定能辦事,但沒錢是萬萬不能」,只要健保總額成長率足夠,所造成的負面缺點就會減少。

洪子仁認為,台灣健保制度過去30年成功實現高覆蓋率、低自費與高民眾滿意度,是全球少數以相對有限資源,提供高可近性醫療服務的制度之一,但長年過度壓低醫療成本、忽視人力投入,尤其疫情後急診壅塞、新藥與新科技納入健保速度放緩、護理人力流失,導致護病比偏高、醫護過勞、薪資倒退等結構性問題日益浮現。

面對健保挑戰,洪子仁提出3項建議,第一是「推動健保支付制度改革」,應逐步導入「不同工不同酬」、「按質論酬」的支付機制,提升急重症、基層照護與偏鄉醫療的誘因,改善人力配置與服務品質。

第二是「強化醫療人力永續政策」,洪子仁表示,政府應與醫學會、護理團體及各級醫療機構協力合作,設立專責計畫,針對人力培育、執業環境、職涯支持等面向提出中長期改善策略,避免醫療崩盤從「人力斷鏈」開始。

第三是「建立醫療韌性治理體系」,洪子仁說,借鏡新冠疫情經驗,應強化全國整合式醫療應變系統,提升基層、區域與醫學中心協調量能,運用數位科技強化照護分級與病人流管理。

洪子仁說,台灣健保制度在自由就醫上獲得全世界的高度肯定,但仍應該持續與國際社會、專業界進行交流與支援,協助台灣健保從潛在「危機」走向「轉機」,這樣健保才能夠永續經營。◇

延伸閱讀
【浮生行吟】誰的「人生清單」?
2025年04月17日 | 12天前
雷射針灸 過動兒成績大躍升
2025年04月15日 | 1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