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發起新運動 保護孩子免受手機侵害

長時間花在手機上會使孩子無法通過玩耍和其他童年活動獲得基本的發展。(123RF)
長時間花在手機上會使孩子無法通過玩耍和其他童年活動獲得基本的發展。(123RF)

文/George Citroner 編譯/梓依明
童年是一段不需工作,也沒有經濟負擔的玩耍時光。這段享受自由的時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責任的加重,而逐漸消失。童年的玩樂,對於每個人成長為一個健康、有能力、健全的成年人,至關重要。

如今,智慧型手機吞噬了孩子們的童年時光。家長們開始擔心這種行為的後果,並了解到相關事實,從而引發了一場運動,旨在保護兒童免受社群網站、電子遊戲和無節制登入網路世界的副作用的影響。

【行動呼籲】

等到八年級

2018年,65%的受訪青少年表示,他們希望自己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自制力更高,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更少。這種令人不快的強迫症行為,可能正困擾著更年幼的孩子。2015年,只有11%的8歲兒童擁有自己的首支智慧型手機。而根據SellCell彙編的數據,2021年,這一比例躍升至31%。

紐約州石溪醫學院(Stony Brook Medicine)的臨床心理學家安東尼‧安扎隆(Anthony Anzalone)告訴《大紀元時報》,如果父母知道該注意什麼,他們就能察覺到孩子過度使用手機的跡象。這些情況包括孩子沉迷於網路,花大量時間上網,對現實世界的任務注意力不集中。

他說:「有些孩子會把它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

家長們可能還會注意到,當孩子們不得不放下手機做作業或與家人共度時光時,他們會感到不高興。

隨著上網時間越久,奪走他們的童年時光,後果可能會更嚴重。有研究指出,上網會出現嚴重的發育問題。現在,一場由家長主導的名為「等到八年級」(Wait Until 8th)的運動,呼籲家長不要讓孩子在八年級(約國二階段)之前上網。

超過8.2萬名家長已經承諾,在孩子八年級之前不給他們使用手機。支持該承諾的人表示,推遲給孩子提供智慧型手機可以減輕社會壓力,並保護他們免受無節制上網帶來的干擾和危險。

無節制、無規範和無控制」的使用手機,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和國中低年級的兒童中,會導致他們難以處理感官輸入、控制憤怒和恐懼等情緒。(Shutterstock提供)無節制、無規範和無控制」的使用手機,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和國中低年級的兒童中,會導致他們難以處理感官輸入、控制憤怒和恐懼等情緒。(Shutterstock提供)

過早使用手機的風險

專家表示,過早使用智慧型手機,會剝奪兒童獲得許多成長所必需的認知和社交技能的機會,從而損害兒童的發展。智慧型手機會助長社交攀比,讓兒童接觸到網路暴力和色情內容,縮短注意力持續時間,最大限度的分散注意力,並增加網路霸凌的發生率——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不讓孩子接觸網際網路來解決。

紐約長島諾比爾心理學中心主任、心理學家凱瑟琳‧諾比爾(Catherine Nobile)與執業臨床心理學家、憂鬱症希望研究基金會媒體顧問埃內斯托‧利拉‧德拉羅薩(Ernesto Lira de la Rosa)都告訴《大紀元時報》,兒童在生命早期接觸手機和社群網站,可能會成為兒童成長不同關鍵階段的風險因素。

‧幼兒期(0~5歲)

在這一階段,孩子們會培養溝通、情緒調節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基本技能。如果孩子們接觸太多電子螢幕,他們可能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和想像力遊戲參與度低等問題,而這些對於早期的認知和情感成長至關重要。

‧童年中期(6~12歲)

童年中期的特點是獨立性、認知發展和社交技能不斷增強,孩子們開始建立更牢固的同伴關係和自我意識。在這個階段使用手機和社群網站會影響兒童建立友誼的方式,並可能影響他們發展健康的、面對面的社交技能的能力。

如果兒童接觸社群網站,他們可能容易受到網路霸凌、同伴壓力和不當內容的侵害,這可能會對他們的情緒健康和自尊造成挑戰。

‧青春期(13~18歲)

青春期是身分形成、情緒調節和執行功能發展的關鍵時期。使用手機和社群網站會加劇社會比較,增加對精心策劃或不切實際的生活描述的接觸,從而對身體形象和自我價值產生負面影響。過度使用手機還會擾亂睡眠模式,而睡眠模式對於青春期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

社會支持和參與

「等到八年級」運動提倡戶外玩耍、閱讀和家庭活動,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在社群網站和遊戲上。

該承諾鼓勵家長在學校內爭取支持,並在年級或學區內倡導聯合承諾。要啟動這一承諾,必須有來自同一所學校至少10個家庭的團體簽署。一旦啟動,家庭就可以查看已做出承諾的人員名單,並進行合作,就如何度過一個無智慧型手機的童年制定策略。

維拉‧費爾(Vera Feuer)醫生是紐約州諾斯韋爾健康中心(Northwell Health)的一名醫生,專門研究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她告訴《大紀元時報》,幼兒在電子螢幕前花費的時間增加,會降低讀寫能力,尤其是早期閱讀能力。此外,它影響發育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一方面是內容的直接影響。(另一個是)所花費的時間」,她說,「但還有一個我們稱之為『排擠效應』的概念。」

費爾說,當涉及到成長和成長階段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電子螢幕使用時間越多,意味著兒童使用大腦不同區域的機會越少。

費爾認為:科技可能會排擠「身體運動、人際接觸、來回互動和面對面互動的機會」。

制定手機使用準則

費爾強調,制定有關使用手機的家庭規則和協議很重要,這些準則也適用於包括父母在內的整個家庭成員。

「我們必須制定準則和規則。」費爾說。

「最好從小就開始,讓孩子們逐漸獲得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學會自我引導,學會以對他們有益的方式使用技術,這樣會好得多。」

她建議,父母應幫助孩子了解並有意識的使用手機。可以向孩子們提出一些問題,例如「使用手機後你感覺如何?」、「你花了多少時間在手機上,而你原本希望一天中有時間做其他事情?」

費爾講述了她和孩子在手機上花費時間的經歷。她讓孩子看看自己在抖音上花費的時間,「兩天後,他就從手機上刪除了抖音。」她説。

費爾強調,在使用手機的時間方面,為孩子樹立榜樣非常重要。

「我知道這會給父母帶來更大的壓力,但事實上,榜樣的作用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自己也在這樣做。」她説,「我們沉迷於自己的手機,我們被分心了,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因為我們也在忙於使用這樣或那樣的電子產品,或者忙於工作,或是做我們自己的事情。」

費爾說,教導孩子負責任的使用手機之最佳方案,就是制定一個「家庭計畫」。

「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其中,」她説,「我認為,當責任不只落在青少年身上,我們也不只是把他們的習慣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他們的反應可能會更好。」

費爾建議,父母和孩子應該以家庭為單位,齊心協力解決這個問題,並説:「我們需要做得更好,我們需要騰出更多時間來享受天倫之樂。」

從小使用手機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當他們感到壓力時,手機就成為他們逃避世界的一種方式。

「孩子們需要學會,如何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讓自己平靜下來。」費爾說。

被困在「手機孤島」中

紐約市執業心理治療師諾亞‧卡斯(Noah Kass)對《大紀元時報》表示,問題不在於家人在一起度過的時間比以前少了,而是他們「在一起是獨自一人的」、在私人的「手機孤島」中被隔離、切斷了聯繫。

卡斯指出,與伴侶和孩子的對話經常被簡訊、電話、電子郵件或新聞提醒等通知打斷。「並非所有的電子螢幕前的時光都是一樣的。」他說。

卡斯提到了1950年代美國家庭坐在電視機前,共度晚餐和觀看節目的經典畫面。

「當然,他們是在看電子螢幕,但他們是在一起做這件事——交流、歡笑,有時甚至分享情感體驗。」他說。「科技,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使用,似乎正在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往往導致溝通不暢,因為家庭成員並不完全在場,無法全程聽到彼此的聲音。」

卡斯解釋說,隨著人際關係受到損害,家庭在情感上和身體上都會變得脆弱。

他說:「使用手機,影響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的品質,使得父母更難了解孩子的生活,也讓孩子更難誠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無節制、無規範和無控制」的使用手機,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和國中低年級的兒童中,會導致他們難以處理感官輸入、控制憤怒和恐懼等情緒。卡斯說,這會導致皮質醇升高,從而進一步損害兒童應對壓力的能力。

他說:「這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弱,從而導致憂鬱症症狀加劇,如悲傷、精力不足和孤獨感等。」

家長對孩子童年的態度轉變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推遲孩子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等到八年級」運動的組織者希望,培養一種重視人際交往和積極玩耍的童年,而不是獨處和看電子螢幕。

芝加哥豪華精神病醫療中心註冊精神病學家米歇爾‧迪斯博士(Dr. Michelle Dees)告訴《大紀元時報》,當家人不會因手機而分心時,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必然會更加緊密。

「這種直接的方式有助於家人交流感情和想法,從而建立更深厚的關係。」她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對話可以培養溫情和同情心,而這是所有家庭的基礎。」

她補充說,透過推遲使用手機,家庭可以開展更多的合作活動,比如玩棋盤遊戲或戶外活動,這將改善關係並創造持久的回憶。

「這些活動利用團隊精神和合作,促進了人際關係。」她說,「它們增強了家庭內部的凝聚力,此外,高品質的相處時間,還能增加分享個人日常活動中所學的知識的機會。」

迪斯指出,在沒有手機的環境中,孩子們將更容易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她說:「沒有了手機頻繁吸引注意力,孩子們可以學會如何專注於當下,從而提高情緒控制能力和壓力。」

她還建議,可以教導孩子們專注力的技巧,幫助他們減輕壓力,提高頭腦清晰度,以便更好的處理問題。專注力是指關注我們的個人經歷,包括我們當下的想法和感受。

她說:「此外,關注當下可能有助於提高情感和情境意識,促進成長,從而培養更好的能力。」

迪斯說,遠離設備還能讓孩子們有機會參與繪畫和講故事等富有想像力的活動,這對於情緒調節很重要。

「這些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有機會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她說,「創造性表達作為一種治療手段,也是一種藝術貢獻,它有助於一個人的情感發展。」

擺脫網際網路

蒙蒂菲奧里醫療中心臨床心理學家珍妮‧塞姆(Jenny Seham)說,當孩子已經過度使用手機時,請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限制他們使用手機。

塞姆告訴《大紀元時報》,突然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最初可能會導致他們憤怒和爆發,因為他們需要重新適應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同齡人相處以及減少玩科技產品,「好消息是,只要做好準備並得到家長的支持,親子關係以及對孩子的益處幾乎可以立即顯現,而且在短短幾天內就能顯現出來。」她説。

★ 她建議家長採取以下步驟:

•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意味著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這對父母也有好處。

• 創建一個「應對工具包」。

共同制定計畫,了解孩子喜歡做什麼。重點確定那些能讓他們感到愉悅的活動,如閲讀、戶外活動、遛狗、畫畫,或參與其他藝術活動、外出就餐,以及與朋友共度時光。這個工具包不僅限制手機或網路的使用,還告訴孩子在困難時刻應該怎麼做。

• 以身作則,達到您對孩子的要求。
通過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證明,儘管這很難,但您可以讓孩子擺脫發短信、發布動態或瀏覽社群網站這種「快速解決方案」。

• 進行討論。
與孩子談談,在沒有手機的社交場合中會是什麼樣子,並共同制定策略。列出他們可以採取的應對方式或使用的對話技巧。

塞姆還建議,與孩子談談他們可以如何與朋友交流關於手機的話題。

「從『自由』的角度來闡述,鼓勵他們享受當下周圍的世界。他們可以通過共同規劃無手機的活動,邀請其他人加入這種手機『自由』行動。」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Saving Childhood: A New Movement Helps Parents Protect Young Kids From Smartphones ◇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