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托藝術超越時間 展現永恆真理
喬托展現偉大藝術永恆的另一種形式。他的作品超越了線性時間,而他筆下具有標誌性的主題,提醒著我們真理是永恆的。——作者賈尼.艾倫
當我到訪義大利帕多瓦(Padua)時,天上的烏雲正從西方撲捲而來。地上的積雪到膝蓋高度。我受邀前去一間以提拉米蘇聞名的小餐館,順便去觀賞喬托在競技場禮拜堂(Arena Chapel,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別稱)裡的溼壁畫作品。
提拉米蘇的義大利文原意是「帶我走」,是將手指餅乾浸在苦澀的咖啡和馬斯卡彭起士裡的一種甜點,真是令人讚歎。當然,禮拜堂就在餐廳附近。
自然繪畫風格帶來革新
文藝復興知名藝術史評論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他的著作《藝苑名人傳》中寫道,喬托「重新引進了精確描繪生活事物的技巧,這個技法被遺忘超過兩百年之久」。
西歐中世紀和拜占庭藝術多半缺乏情感、扁平,並用抽象的方式表現人物、風景、動物和物體。相形之下,喬托的自然繪畫風格顯得具有革命性,插畫家瑪格麗塔.科爾(Margherita Cole)在My Modern Met網站上如此寫道;因此,喬托常被視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之父,甚至是歐洲繪畫之父。
據說喬托是1267年出生於義大利托斯卡尼北部,靠近佛羅倫斯穆杰羅山谷一帶的農家之子。從小身為牧童,他的才華是被托斯卡尼著名畫家契馬布埃(Cimabue)發現。喬托筆下逼真的羊群讓契馬布埃留下深刻印象,決定收他為徒弟。
瓦薩里也收錄了許多關於喬托繪畫技巧的故事。有一次,喬托在圖畫紙上畫了一隻栩栩如生的蒼蠅,契馬布埃看到後竟多次想把牠撥掉。
禮拜堂像一部精采漫畫書
喬托雖身兼畫家和建築師,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在帕多瓦斯克羅威尼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內繪製的壁畫,約完成於1305年。這座禮拜堂又被稱作競技場禮拜堂,因為它建在古羅馬競技場的附近。
禮拜堂原本和斯克羅威尼宮相連。一些犬儒學派學者認為恩瑞可.斯克羅威尼(Enrico Scrovegni)建造了這座禮拜堂,並請畫家繪製壁畫,是為了替父親放高利貸的行為贖罪。不論如何,為教堂委託藝術創作的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善作為。
從外觀而言,斯克羅威尼禮拜堂非常不起眼。樸素的外觀絲毫看不出裡面藏著什麼。但當我跨過門檻時,立刻被帶入了天國世界一般,被永恆的美圍繞著。這座禮拜堂每一寸牆面展現的都是西方藝術的最高境界。
喬托是視覺敘事大師。他的壁畫系列包含38個描繪不同故事的場景,分成三層臚列,都在講述《聖經》中的故事,包括耶穌、聖母瑪利亞和最後審判的故事,但沒有半個文字。從這方面來說,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就像一部精采的漫畫書。
仔細想想,中世紀歐洲人多是未受教育的文盲。他們從神父傳道和觀看繪畫、雕像中學習《聖經》故事。喬托描繪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生平的片段,為《聖經》故事融入了人性。
在他筆下的主角,既有常人情感的渲染力,同時又帶有超俗的莊嚴氣質。這些人物都是3D立體構圖,甚至連他們的衣服也看得出形狀,也有重量。每個角色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張臉都是獨一無二的。
《哀悼基督》 天堂人間同哀
在《哀悼基督》(Lamentation)這幅壁畫中,耶穌在聖母的懷抱中。他的身體並沒有直接碰到地面。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在他的腳前哀悼著,而傳道者聖約翰則張開他的雙臂,充滿震驚和悲痛。哀悼者的情感透過他們的手、臉、和彎曲的身體表露無遺,還有兩個人物是背對著畫面的。
當時傳統的圖像學中,《聖經》人物通常都會帶有光環。在畫面的中景裡,站在聖約翰後面有兩個表情鎮定的人物,應該是亞利馬太的約瑟(Joseph of Arimathea)和尼哥底母(Nicodemus),他們在福音書中有被提及。此外,在同一列人物的左側,是一群哀悼的婦女。
喬托還利用地景來加強情緒。畫面中充滿稜角、貫穿畫面的山脊將視線引導到耶穌身上。在右側有一棵乾枯的樹,象徵著善惡知識樹,自從人類墮落以後就荒蕪了。
在廣闊的天空中有十個天使,當中有些天使的身體被縮短了,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悲傷。天堂和人間一同在哀悼著。
當您來到競技場禮拜堂時,會感到一股超越所有其他感受的寧靜與平和。這裡的每一幅壁畫都是對創世主的無聲祈禱。
或許,這就是喬托展現偉大藝術永恆的另一種形式。他的作品超越了線性時間,而他筆下具有標誌性的主題,提醒著我們真理是永恆的。
作者簡介:
賈尼.艾倫是一名記者、專欄作家和廣播員。
原文《Giotto di Bondone: The Master of Visual Storytelling》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