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未列印太架構 學者:供應鏈脫中不如日韓
美國白宮日前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PEF)14國成員,名單並不包含台灣,對此,學者分析,美中紛爭之下,從這份美國組建的貿易合作框架裡,可發現主要成員對中共的依賴程度都不高,而台灣仍相當重視紅色供應鏈,這或是台灣未能加入IPEF的原因之一。
「台商紅色供應鏈非常堅韌的選擇留在中國,這與IPEF沒把台灣放在成員國名單裡,絕對存在高度關係。」元智大學EMBA兼任副教授高仁山接受大紀元採訪時直言,在美中紛爭、疫情與今年的中國封城之後,絕大部分外商選擇撤出中國,只是很多台商仍然決定死守對岸,「非常的遺憾。」
高仁山說,美國正在積極建立以美國為主的供應鏈,日本、韓國、印度與澳洲在IPEF裡都有自己的角色,其中印度提供勞動力與廉價的土地,澳洲有天然資源的優勢,而日本是負責提供高科技,韓國可以迅速整合供應鏈,並製造出低成本的產品,「重點是,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不高。」
高仁山說,台灣與韓國的定位最相似,但卻沒有嗅到美中供應鏈走向堅壁清野的趨勢,特別是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崛起,還有許多台灣供應鏈前進中國。
高仁山說,台灣過去依賴中國市場,即使近年出現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出現供應鏈重組與轉移的機會,但大舉轉移的多是日本、韓國與美國廠商,遠高於台商轉移的比例,至今仍有數萬名台商留在中國,這些人在紅色供應鏈裡落地生根,已難以割捨。
另外,高仁山說,美國相當關注敏感科技、先進半導體流入中國等問題,特別是全球晶片大缺貨,中國廠商卻有足夠的庫存,甚至還可以控制價格,假設台商的作法違反美國的政策方向,也將影響到美國幫助台灣進入IPEF的意願。
高仁山表示,這次美國總統拜登到韓國拜訪三星集團,這無疑給台灣一項警訊,就是台灣即使因戰爭而使供應鏈出狀況,美國還有韓國三星可當備胎。
他認為,在美中紛爭下,台灣不應存在「兩隻大象打架,別躺渾水」的思維,而是要明確表態,並切割掉紅色供應鏈的剩餘價值,特別是美國積極組建貿易合作框架,台灣如果不能爭取一席之地,對產業發展、國安都是不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