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去中化 美圍繞臺灣布局

一旦中共不能從西方國家繼續找到技術來源,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在3到5年內會消失。圖為中國的工廠。(STR / AFP)
一旦中共不能從西方國家繼續找到技術來源,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在3到5年內會消失。圖為中國的工廠。(STR / AFP)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昨(23)日宣布啟動「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IPEF)協商,不過臺灣不會成為IPEF首輪參與國家。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拜登上任首次的亞洲行,目的是在落實與中共的對抗,而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所有操作,表面上都跳過臺灣,實質操作其實都是環繞著臺灣展開的。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拜登上任後,首次來亞洲訪問有兩大看點。第一、中國是亞洲地區的大國,但拜登行程卻沒有包含中國;第二、拜登首站是韓國,算是給新總統尹錫悅的親美路線的支持,而原本想訪問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現在還能去嗎?中韓關係還能進展下去嗎?

他表示,目前看來,拜登正在下大棋,在落實與中共的對抗。觀察美國的策略,有幾個重點值得注意。第一,美國正在努力拉攏原本想在美國與中共之間玩平衡的國家,例如韓國,菲律賓,與新加坡。顯示美國不接受「牆頭草政策」,就是軍事上依靠美國,經濟上卻想倒向中共。

他說,美國的立場可以理解為,任何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依靠專制國家來發展經濟,不配稱做民主。

吳嘉隆表示,第二、美國對抗中共的基本策略,是打長期消耗戰,重點在經濟方面的削弱中共。套用過去冷戰的邏輯,推出各種形式的軍備競賽,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切斷中國企業從西方國家取得高新技術。

他說,一旦中共不能從西方國家繼續找到技術來源,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在3到5年內會消失,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也就跟著消失。這樣一來,美國根本不需要跟中共正式開戰,就可以把中共所宣稱的大國崛起的勢頭擋下來。

吳嘉隆說,第三,美國要繼續推動與中共脫鉤的進程,讓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與印度。東南亞與印度有足夠龐大的勞動力,可以替代中國的供應鏈,但是仍然需要基礎設施,勞工的教育與訓練方面做出努力。這個取代中國的供應鏈重新部署,需要一個過程,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操盤手,就是臺灣。

他表示,第四、臺灣不但在地緣政治安全上對美國有價值,在經濟安全的追求上,臺灣一樣能做出重大貢獻,在貿易與投資方面,在供應鏈的重新部署上,臺灣都是重要玩家。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所有操作,表面上都跳過臺灣,但所有的操作其實都是環繞著臺灣來展開的。

吳嘉隆表示,臺灣才是美國印太戰略的真正重點,若沒有臺灣,美國的「印太戰略」與「印太經濟架構」就被掏空了。但美國在臺灣的布局上卻很低調。這一點,臺灣要懂得「入戲」,心知肚明就好,不必著急。◇

延伸閱讀
俄侵烏三步曲 專家:中共學不來
2022年02月23日 | 2年前
美中脫鉤 雙邊科技投資銳減96%
2021年09月21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