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抗通膨 或助房價合理化
央行在17日舉行第一季理監事會,雖未公布最新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調整措施,卻震撼宣布升息1碼,市場預期可起到抑制房市過熱的效果。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升息是為抑制通膨預期,但房貸戶確實受波及。專家認為,雖升息對房貸的增幅有限,但央行今年可能不只升息一次,具有不確定性,民眾對房市的預期心理,開始從「買房抗通膨」轉向「房貸可能繳不起」,房市熱度可能逐漸降溫。
對於沒有公布最新的打炒房措施,楊金龍說,因為至今的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調整措施,對金融穩定的成效「可以接受」。而對於升息對房市帶來的衝擊,楊金龍坦言,去年第三季新承作房貸金額平均763萬元估算,升息1碼每年要多負擔約1萬9千元的利息支出,「貸戶被波及到,特別是第一戶的負擔會增加。」
業者試算,房貸利率由1.37%調高至1.62%來計算,20年期房貸每貸款100萬元,每月加約115元利息支出,每年總計增加約1,380元。千萬房貸部分,20年期,每年增加1萬3,800元利息支出,30年期每年增加1萬4,400元的利息。
央行認為 處理通膨是優先問題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指出,國內升息是遲早的事,但出人意外的是,過去央行升息向來以溫和的方式來因應國際市場變化,但本次卻與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時間、幅度一致,讓許多市場人士跌破眼鏡。
張漢超表示,預期祭出的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也並未端出,顯示央行認為通膨才是現階段得首先處理的問題。其次,這個決策也具有打消市場預期通膨的心態,對打算賺「通膨財」的產業釋出示警訊號。
張漢超表示,央行優先處理通膨,對各行業都有正面影響,以房市的面向來看,對於預期認為房價會受通膨而扶搖直上的預售屋建商或成屋銷售屋主而言,都帶有示警意味,按此方向也有將房地產開價導回合理交易價的意味。
他說,目前房市出現銷售賣方價格堅挺、拉長銷售時間的現象,成屋市場甚至還出現賣方不足的跡象,這些都是預期房價會持續上漲所造成的心態,央行這次升息除了緩和民眾的通膨預期,降低買房抗通膨的心理,也會對揹負房貸的銷售賣方造成壓力,過去不理性的定價策略可能將不被市場所接受,除非訂出合理售價才有可能解套。
至於升息使利息支出的增加衝擊到房貸族,張漢超認為,影響尚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升息幅度不大 投資客仍有喘息空間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升息並不會充分反映在房貸利率上,可是對於借高額的房貸戶來說仍是壓力,加上進入升息循環後,房貸戶猶如溫水煮青蛙,長期壓力不小。至於升息是否抑制投機炒作,她認為,由於升息幅度不大,對投資客來說,仍有喘息空間,不過租金很可能因為房東成本增加而上揚。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提到,升息1碼對房貸支出的負擔不算大,等於少吃幾次外食,構成不了太大負擔,但民眾擔憂的是央行的升息動作可能不僅於此。
章定煊說,美國為抑制高通膨進入升息循環,今年預計還會再升息數次,屆時臺灣跟不跟進會是觀察重點,假如央行每次跟進升息,最終有機會使房貸支出劇增,「這是大家憂心的。」而實際情況是,央行很難每次都不跟進升息,如果臺灣升息的力度不如美國,可能導致新臺幣貶值,屆時得面臨輸入性通膨,等於通膨的壓力來到臺灣,「這是很尷尬的問題。」
另外,章定煊說,美國除了升息之外,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而過去房價之所以上漲,是因為有資金氾濫的因素做支撐,未來隨著市場資金緊縮,房市持續上揚的狀態也將發生改變。
章定煊說,在這樣的環境下,民眾對房市的預期心理已逐漸轉向,開始從「買房抗通膨」轉向成「房貸可能繳不起」,過去的房市熱度可能逐漸降溫。
建商將因升息面臨更大壓力
章定煊說,對於建商而言,將因為升息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假如消費者認為房地產不保值,房市不景氣,建商出現長期的銷售率萎縮,還可能面臨倒閉,這是值得觀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