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走出舒適圈 才能有效學習
從醫學觀點看,壓力過大或導致身心失衡。不過耶魯大學近期研究表明,人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承受壓力時,大腦會啟動學習機制。倘若我們能掌握內在的「高壓開關」,便能將壓力轉化為正向動力,有效學習。
行為經濟學專家格雷夫斯(Christopher J. Graves)也是總部設於美國紐約的奧美公共關係顧問公司(Ogilvy Public Relations)的全球總裁,他說:「大家看到的風險,遠比正面思考來得多。」
格雷夫斯提醒人們:「夢想總是模糊不清,但所有恐懼卻都栩栩如生。」壓力有時源於自己,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問題沒有獲得解決,壓力也不會憑空消失。
情況不明與壓力 會激活大腦
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釋放壓力,得到暫時的紓解或是選擇性遺忘;然而,人在承受壓力的同時,身體發生的奇妙反應,具有正面的意義。
《神經元》(Neuron)期刊去年報導了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面對無法掌握、不確定的情況,大腦會自動開啟學習。
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李戴耀(Daeyeol Lee)帶領研究團隊觀測猴子在玩目標遊戲時的大腦活動,發現猴子大腦活動具有明確模式。
如果猴子在玩目標遊戲過程中,可以肯定地預測擊中目標的固定報酬率,那麼大腦前額葉與學習有關的區域活動就會驟減、甚至不起作用;當猴子猜不到命中率與報酬率時,大腦的學習中樞就會啟動。
這個實驗讓我們體認到:人在情況不明、壓力中,可能會激活大腦活動、吸收更多訊息。如果我們身體會自發尋求突破的契機,我們有什麼理由消極面對壓力呢?
試著:用70%時間做困難的事
美國SafeGraph公司執行長、兼具作家與企業家身分的霍夫曼(Auren Raphael Hoffman)也有同樣的想法:「你如果想要最好的學習效果,必須確保70%時間都在做困難的事。」
李戴耀說:「我們會在『情況不明』的時候學習,這是件好事。」然而,壓力如同雙面刃,也有造成憂慮和混亂的可能,關鍵在於我們內心是否具備「壓力開關」。
電器設備安裝高壓開關的作用是,當壓力產生變化、超出安全範圍時,高壓開關便會啟動,當作電氣迴路開閉之用,避免設備損壞。
同樣的,我們人也可以擁有保護身心的內在「高壓開關」。
3種心靈品質:
1. 依循基本原則
SpaceX是利用重型火箭,將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的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分享他的特定策略。他說,任何事項進入細節之前,必須了解基本原則,否則沒有辦法堅持下去,開展過程中也將發生問題。
榮獲1921年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我想知道上帝的想法,其餘的都是細節。」他還說:「有兩件事讓我感到敬畏:上面的星空和內在的道德世界。」
建立我們內心的基本原則,在我們偏離主軸時,能適時將自己拉回「安全承受範圍」,這有助於在適度的壓力中學習、成長。
2. 享受學習樂趣
「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只是好奇。」愛因斯坦說:「我不是特別聰明,只是花更長時間解決問題。」
他每天不斷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因他人的付出和勞動而受益。」懷抱感謝、不埋怨,才能擁有快樂的能力,並發揮創造力。
3. 保有自信
挫敗感是一種被否定的受傷感覺,我們一旦感覺失敗,便容易放棄,沒辦法持續努力。我們在任何挫敗的時刻都要鼓舞自己:「我現在只是還沒有掌握好,我還會再進步,目前的境遇只是學習、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