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兒患憂鬱 董氏基金會:多運動
根據一篇2017年1月發表於《兒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約有5%的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而有從事中度或劇烈運動的兒童較不易出現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表示,當運動達到很喘的狀態,大腦專注於運動與生理的當下,將降低兒童沉溺在負面情緒的機會,達到良好的情緒轉移效果。同時運動可以增加兒童與他人的互動,提升友伴關係。
該研究是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系「Tidlig Trygg i Trondheim」方案的一部份,以出生在特隆赫姆(Trondheim)的兒童為對象,追蹤該方案近800名的6歲兒童,分別在其8歲及10歲進行追蹤測驗,並將四年間蒐集的資料進行研究,企圖找出體能活動和憂鬱症狀的關聯。
研究者讓兒童在腰間配戴加速度計測量運動量,連續測量7天,並透過與家長的結構性會談來評估兒童的心理健康,共獲得700名兒童資料,結果發現在6歲和8歲從事較多中度或劇烈體能活動者,2年後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機率較低。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對兒童終其一生都有幫助,其中運動習慣的建立很重要,運動常是可控制的行為,可以自行訂定運動的時間與目標,透過練習讓運動事項變得熟悉,兒童容易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
她說,兒童時期因其體能狀況較好,是運動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建議平日可從簡單的跳繩或慢跑運動開始,將時間拉長就可以達到中度或劇烈運動的效果。若家中的兒童不愛運動,她提醒父母避免去比較或因著急而評斷孩子的表現,建議先讓孩子感到運動很有趣,並善用鼓勵、激勵、獎勵的方式,引導孩子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