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證明:學打坐冥想 欠正念者可平定情緒

泰力表示,打坐能幫助控制情緒,讓自己更平和。(示意圖)(大紀元資料室)
泰力表示,打坐能幫助控制情緒,讓自己更平和。(示意圖)(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張小清/報導】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欠缺正念覺知力的人,沒有關係,你也會從打坐冥想的實踐中獲益。

最新研究表明,剛剛嘗試過打坐冥想的人們,在面對令人不安的圖片時,其大腦活動和本具高度正念覺知力的參與者相似,亦即,先前欠缺覺知力的人也得以調伏負面情緒。

這項研究成果以「解構正念的情緒調節功能:電生理研究」(Deconstructing the Emotion Regulatory Properties of Mindfulness: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為題,發表在最新一期的《人類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期刊上。

「我們的研究結果不僅表明打坐冥想能改善情緒,也表明無論人們是否『自然』具有覺知力,都可以獲得這些益處,」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研究生、該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林彥立(Yanli Lin)表示,「只是需要些練習。」

在正念覺知(Mindfulness)狀態下,人時刻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心心唸唸、情感與知覺,相關實踐作為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在全球各國頗受歡迎。但對本來欠缺這種醒覺能力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努力讓自己保持覺知嗎?還是必須經過勤苦的努力來鍛練專注——如通過打坐冥想?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對68名女大學生進行了科學的調查評估。參與者先被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在音樂引導下進行18分鐘的打坐冥想,另一組則聆聽一段關於如何學習新語言的錄音,隨後他們被要求觀看引發負面情緒的圖片(如血淋淋的屍體),由研究人員記錄下他們的大腦活動。

練習冥想打坐 可控制負面情緒

參加打坐冥想的人,其原本的覺知水平各有不同,但都表現出和常有高度正念的人相似的「情緒調節力」。換句話說,他們在觀看令人不安的照片後,情緒腦(emotional brains)很快就恢復了正常——他們基本能控制住負面情緒。

此外,一些參與者在觀看毛骨悚然的照片時被要求「保持正念」,其他人則沒被這樣要求。有趣的是,有意保持「正念」的人並未表現出更好的情緒控制力。

這表明,對於沒有打坐冥想習慣的人來說,通過冥想實踐,會更能從「正念覺知」中獲益。「刻意強迫自己進入『專注於當下』的精神狀態並不奏效,」合作研究者、臨床心理學副教授傑森‧莫澤(Jason Moser)說,「你最好讓自己先打坐20分鐘。」

正念運作機制 成為學界關注點


林彥立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自己對正念的興趣始於閱讀東方哲學書籍,隨後他開始練習冥想並從中受益,進而希望在學術層面進行探究。

他介紹說,該項研究是先前很多研究工作的延伸。「正念覺知在促進身心健康方面已被證實有很多裨益,但正念是如何運作的人們所知甚少。部分原因是正念覺知作為一種理論建構,具有很多面向:它可以指打坐實踐,也可以指心理狀態或是氣質特徵。這項研究試從這些面向中選取部分,用腦電圖來審視其情緒調節功能。」

林彥立也表示,其它研究已表明正念覺知可提升效率,特別是專注力和記憶力。近期他本人則對正念對情感的作用更感興趣。他說:「有研究提示,長期的冥想練習可形成獨特的神經通路,從而調節情緒。」了解這種現象發生的時機及機制是他目前的興趣所在。
延伸閱讀
簡單日常3步驟 使生活更完美
2016年08月14日 | 8年前
告別消極 六個方法調正心念
2016年08月04日 | 8年前
中國歷史上的「靜坐」高手
2016年07月2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