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無所不在 無所不利

 (Fotolia)
 (Fotolia)

文/郭適鳴

現代人的人際關係非常寬廣而且綿密複雜,從家庭親人,一直擴展到學校、職場,主從、同事、客戶、師長、同學、朋友,真的是無所不在,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存在著許許多多溝通的問題。

生活是藝術,溝通更是藝術。溝通可以消弭誤會、歧見,也可以解決或者避免摩擦、矛盾和衝突的發生。溝通可以藉由文書往來或者口語對話來達成,文書講究詞語修辭的得體;對話則須注意語氣的抑揚頓挫、大小聲,甚至於神情、表情和肢體語言的良好結合,才能讓人舒服接受而達成和樂的契合、共識。

當問題、誤解、矛盾、衝突發生時,最好給彼此一些時間,讓心情冷靜下來,先抽絲剝繭的去了解問題並找出原因,再想辦法處理好事情並想好如何解決問題。

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人只知講理是一個盲點。講理也許可以行遍天下,但是法、理、情也得兼顧,其實講理行到家庭裡就走不通了。聆聽比暢所欲言重要,傾聽別人的想法,能大忍、能包容就像開銀行、像海納百川,愉悅地欣賞別人的特色,並接納別人有價值的見解。

人因互相認識而理解、包容,因取得諒解而有共識。因了解才能進一步的溝通交流; 諒解、包容才能圓融和樂相處。雙向充分溝通是必須的前提,彼此互相尊重,真心的釋出善意、誠意,並且能夠以同理心看待而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隨其自然會有圓滿的結果。如果一味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的預設立場或者主觀太強的咄咄逼人,肯定失之於偏頗而讓人反感,自然很難期待有很好的結果。

「說」是一種能力、本領,有時候「不說」卻是一種智慧、高明的手法。溝通貴在妥協建立共識,如果一味的口若懸河雄辯,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話太多未必有益;放下駕馭於人和顯示心的執著,多聽,少負面回應、少唐突頂撞,也不失為轉圜圓融的好方法。很多很多的摩擦、矛盾,起源於無謂的說話語氣和態度,壓根兒就是無謂的小事、瑣事,當事人卻渾然不自覺。待人處世何妨忍讓三分,設身處地以同理心為對方著想,換個角度看待人與事,一切豁然開朗,發現原來也沒有什麼好爭辯的。只要少一點自我,就能夠逐漸地放下人心,多一點利人的正面思維,就更能夠包容別人。

人越成長,越成熟穩重,越謙卑、忍讓、大氣。大氣是一個人的氣質或氣度,是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放開眼界。謙卑自己,就是分量;寬容別人,就是肚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質量。忘得掉委屈、舊恨、辱罵,還得把心放下,這才是真正的寬容大度,才是大氣。大氣之人在溝通的領域,能夠暢通無阻,能讓自己的世界海闊天空,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延伸閱讀
研究:醫生久盯屏幕 病人不開心
2015年12月16日 | 9年前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2015年11月26日 | 9年前
培養5項溝通特質 當個好主管
2015年08月25日 | 9年前
【青春會客室】男友異性緣太好
2015年10月25日 | 9年前
說話的藝術
2015年08月25日 | 9年前
臉書與我
2015年09月1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