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黑心食品 食藥署提升檢驗技術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近年來食安問題連環爆,衛福部食藥署持續研究更精確檢驗技術。去年發生毒豆干事件,食藥署以「液相層析高解析度串聯質譜儀」鑑定技術,發現國際首宗食品使用二乙基黃案例,也發表在國際期刊。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蔡佳芬說,目前各縣市的檢驗設備已升級,發現異常結構的物質後,送到該署經純化、萃取和核磁共振的程序後,再與標準品比對即可確認異常物質的種類。

她舉著色劑為例,國內檢驗種類已從8項擴增至43項,協助邊境把關進口糖果等食品是否添加非法著色劑,過去驗不出來的著色劑,目前通通可以驗得出來。

在添加物檢驗上,食藥署也開發了「海參中醋酸之檢驗方法」,以科學方法協助確認海參使用工業級冰醋酸的非法事證。◇

延伸閱讀
大宗民生物資茶葉 今起強制檢驗
2015年07月31日 | 9年前
推食安 SOGO成立CSR誠信身分證
2015年07月23日 | 9年前
網購無國界 陸跨境消費4年增9倍
2015年07月08日 | 9年前
GMP更名TQF 追蹤食品源頭管理
2015年06月24日 | 9年前
桃園三管齊下 首創食安基金
2015年06月16日 | 9年前
食安謠言多 食藥署為民眾闢謠
2015年06月1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