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說夏
「夏」是我國最早的一個朝代,建於西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
據考究:原始社會末期,在黃河流域,「夏」是一個比較強盛的部落聯盟,治水出名的禹為首領。禹死後,他的兒子啟,不再遵守民主選舉首領的慣例,做了國王,建立夏朝。夏朝的統治經歷四百年,創立了農曆(舊曆),又稱「夏曆」,即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
在夏朝「夏」又被引來稱做地域名、國名,「群黎欣戴,函夏同慶」,「函夏」指整個中華民國。「方夏」亦指中華民國,方是四方,夏是華夏。左傳載:「中華民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裝之美謂之華。」「華夏」是我國古人對國家的美稱。是說我國疆土廣大,是具有高度文明和發達文化的大國。
「情知三夏熱,今日偏獨甚」,農業有「三夏」說,即夏收、夏種、夏管的統稱,是農村的大忙季節。「日月推遷,已復九夏」,夏季三個月共九十天,遂名「九夏」。「盛夏」是夏天最熱的時候。農曆六月名「長夏」亦泛指夏季,是說夏季白晝特別長。銷夏如同「消暑」,即消除夏天的暑熱。「歇夏」指有些活兒,在夏天少做或不做了。「朱明」、「朱夏」、「昊天」、「炎節」、「長贏」、「槐序」等,均為夏之美稱。
「立夏」和「夏至」均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夏至」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以後太陽南移,白晝漸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