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香水味道變淡? 改變噴灑位置可持久
有些人喜歡在身上噴灑香水,讓自己聞起來香噴噴,藉此取悅自己或他人,也給別人好印象。但使用者可能會發現,每年到了秋冬,香水的氣味似乎會變淡,為什麼會這樣?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隨著氣溫下降,寒冷的天氣來臨,很多香水使用者可能會注意到,幾週前香氣濃烈的香水,聞起來突然變得寡淡無味。他們可能需要多噴一點,才能達到先前香氣四溢的效果。
然而,這並非香水本身的問題,而是秋天氣溫下降所造成的。溫度變化可能會影響香水氣味。
英國香水和化妝品經銷商「香水精華」(Perfume Essence)的香水專家桑尼(Hetan Soni)解釋,比較寒冷的天氣會破壞香水分子的香味。「香味其實是一種化學分子,透過空氣傳播到你的鼻子裡。當空氣乾冷時,氣味分子的傳播速度會比在溫暖潮溼的空氣中慢得多,距離也比較近。」
她說,「香水在秋季的擴散範圍會大幅縮短,使香味顯得『緊繃』或淡雅。這並非你嗅覺失靈,而是香水無法穿透衣物,瀰漫整個房間。」
她建議,與其增加香水用量,不如改變噴灑位置,利用體溫來擴散香氣分子,因為體溫本身就是一種可隨身攜帶的擴香器。
解決香味變淡方法
人們通常會把香水噴在外露的脈搏點,例如:手腕或脖子,但這一招在秋天會因為皮膚溫度下降而失靈。在比較寒冷的月分,應該把香水噴在被衣物覆蓋、能自然產生和保持體熱的部位,如腰部、胸部、鎖骨或肘部內側褶皺處。
桑尼表示,噴在衣服下面,尤其是薄薄的一層布料上,會形成「微氣候」。「當被困住的空氣變暖時,會溫和的向上擴散香味,一整天都能保持持久濃鬱的香氣,比噴在冰冷的手腕上持久得多。」
你也可以在衣角上噴灑香水,因為香味分子在移動的纖維上傳播速度最快。出門前,只要將你最喜歡的香水輕輕噴灑在圍巾末端、毛衣或外套下擺即可。
桑尼也提到,「羊毛和布料纖維能很好的鎖住香氣。隨著你一天的活動,香味會緩緩釋放到周圍空氣中,有效延長香水的駐留時間,無須直接塗抹在皮膚上。」
古希臘人最早發明液體香水
對於香水愛好者來說,了解香水的起源和歷史可能是很有趣的事。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科學與社會辦公室(Offi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在網站上分享香水的故事。
該辦公室指出,香水的雛型是香,美索不達米亞人約在西元前4千年發明。古代文化中,人們會在宗教儀式中焚燒各種樹脂和木材。香在西元前3千年左右傳入埃及,但在埃及黃金時代初期之前,只用於宗教儀式。
隨著埃及祭司逐漸放棄專屬特權,香開始普及到所有埃及人。人們會精心沐浴,並用香油浸潤肌膚以享受芬芳。
古希臘人可以說是最早發明液體香水的人,但真正現實香水製造的是阿拉伯人發明蒸餾技術。香水在17世紀風靡一時,尤其是在法國。當時的衛生條件不佳,人們使用香水來掩蓋難聞的體味。
在英國,香水在國王亨利八世和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期間被廣泛使用。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時,所有公共場所都瀰漫著香水的芬芳,因為她無法容忍任何異味。
第一款含合成香料香水
正如工業和藝術一樣,香水在19世紀經歷了大幅變化。人們喜好的改變和化學的發展為現代香水產業奠定基礎。20世紀初期,香水通常源自單一花香。如今香水成分極其複雜,由多種天然和合成化學物質組成。
法國香奈兒公司推出的香奈兒五號(Chanel No.5),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香水之一,這是第一款運用現代化學原理調製的香水,也是第一款含有合成香料的香水。
古龍水(eau de cologne)通常是男士在使用,一名義大利理髮師18世紀初在德國城市科隆(Köln)發明的,因此以科隆的法語Cologne來命名。這款香水受到法國軍事家和政治家拿破崙的讚賞,至今仍是世界上持續生產時間最長的香水。
如今香水的製造既使用合成成分,也使用天然成分。天然成分包括花卉、葉片、根莖和柑橘類水果的萃取物。而麝香、鯨魚或海狸等動物萃取物也常被使用。化學家已經非常擅長合成許多天然化合物,大幅促進香水的生產。
香水可以依據所含香料濃度進行分類。濃度最高、價格最昂貴的香水稱香精(parfum),是香氣最濃郁、留香時間最長的香水,香料含量(以重量計)為20%~50%。淡香精(eau de parfum)是含有10%~15%香料的酒精香水溶液,而淡香水(eau de toilette)的香料含量則為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