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人生】掌握行銷逆轉術 銷售業績再創高峰
約莫是在黃曆年前某個午後,老江與我在臺中一間咖啡館靜坐聊天。他眉宇間透著沉重,苦澀說道,「近年來我銷售的藏傳佛教文物與精選翡翠系列,客人不如以往多,業績直線下滑,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了。」
我微笑看著他,輕聲回道,「問題不在市場,而在方法」。接著我與老江展開一場密集對話,因為他願意打開心房,我便持續與他分享多年的實務經驗,協助他重新架構事業。
我用7大心法提點老江突破瓶頸,再次迎向高峰:
1.獨特賣點清晰
當老江說出「佛教文物與翡翠」時,許多人聽來繁雜難懂、不知如何下手購買。我引導他先從「誰是我們的核心客群?」、「我們想在客戶心中留下什麼印象?」兩題開始。
我建議老江聚焦「虔信者、文化藏家、心靈療癒者」3大族群,以「靈性承載、文化故事」作主軸,把「珍稀、正統、能量」提煉成他的獨特銷售主張。也就是說,他賣的不僅是翡翠與佛像,而是一種信仰、一段文化意義。正如行銷學中提及:獨特賣點必須清晰、不可被輕易複製。
2.客戶當主角,講品牌故事
我提醒老江,人記住的不是產品,而是讓人感動的故事。我們重新構築「老江接觸佛學、走上收藏之路」的品牌故事,細節中融入信仰淬鍊、求法悟道與藏傳文化的橋接。
接著,我建議他把客戶當主角:在行銷素材中,陳列客戶的故事、他們與佛像、翡翠的緣分,讓讀者能在情境中看到自己。《跟誰行銷都成交》一書道,「品牌最忌老王在賣瓜,要把聚光燈放在顧客身上,讓顧客成為英雄。」因此「購買翡翠=參與信仰旅程」的意象,就可深植於潛在客戶心中。
3.免費價值鋪路,化解戒心
老江的潛在客戶大多是對佛教文化、藏密了解有限的人,他們對價格、真偽、能量等層面亦心存疑慮。於是我建議他推出免費講座、文化導覽、能量淨化體驗、線上微課程等內容,作為引流入口,讓客戶在無壓力下建立信任與認同。
這正是「用免費價值化解目標客戶戒心」的做法。當客戶感受到價值後,才會願意踏出購買一步。
4.權威與見證打造信任
佛教文物與翡翠涉及真假、來源、功用等層面,「信任」是最大的門檻。我建議老江邀請宗教界師父、佛學專家、翡翠鑑定專家背書,並定期出具鑑定證書、能量測試報告、客戶真實見證,將這些化為行銷素材。這是「權威見證」的加持。
當有名望人士、專業人士為他背書時,就能驟然提升信任感。老江也會從「賣文物」逐步變成「被信任的傳承者」。
5.稀有與限定策略
翡翠與藏文物天生具備稀有性,將這稀有性轉化為行銷誘因,如限量系列、特殊能量款、限時優惠、限定場域展示等類似概念。
這種「稀有量少」與「限定感」是市場常見心法之一。人類心理容易被稀缺吸引,在觀念上放大了價值。老江從未想過這類策略,在我們加以設計後,銷售曲線意外被激發。
6.情感與共鳴引發「動心」
我提醒老江,「消費不只是理性,它往往是情感在驅動。」因此在行銷溝通中,需要進一步觸動潛在客戶的情感痛點,例如:對文化根源的思念、對心靈平靜的渴望、對生命儀式感的追求。在宣傳文案、影像素材、社群活動上,應用「感動」、「信仰」、「傳承」、「祝福」等關鍵語彙,並創造參與感、儀式感,如藏文祈福法會、翡翠淨化儀式、文化體驗工作坊等。
7.附加價值與關係經營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我對老江強調,「銷售不是單次買賣,而是長期關係的開始。」在成交之後,他必須立刻做出讓客戶「驚喜」的附加價值,如定期的佛學內容、客戶專屬活動、能量護持、後續淨化服務、會員制度、社群互動等。
「買過一次還願意再買的人」比新客戶更具價值。我引用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金句對他說,「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致命傷,最重要的是持續前進的勇氣。」
如今,他的展間不只販賣文物與翡翠,儼然已成為一個信仰體驗空間、文化交流平臺了。
在我們合作的最後一刻,我與老江喝茶,他望向窗外皎潔的月光,似有所感觸的說,「這一路跌跌撞撞,如今我願意相信,一旦有了方法,信念就要更堅定。」
蘇格拉底表示,「真正的智慧在於知道自己無知。」經營者謙卑,才能持續學習與調整;堅定,才能落實策略與生根。
(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奇佳餐飲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專案顧問)◇
◎ 讀者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