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秒1人「忘了我是誰」——中醫失智照護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老化,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123RF)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老化,平均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123RF)

文/黃千瑞(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

世界上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你我他都有可能得到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或是記憶力退化或是行為能力退步,覺得人上了年紀都是這樣,卻忽略了其中差異,因而沒有及時接受治療。

失智症(Dementia)包含許多症狀,不單只有常見的記憶力減退,還會造成認知功能的退化,例如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同時也會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失智症的類型常見的有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巴金森氏症失智症(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 PDD)、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症狀的嚴重程度會影響患者自身與其親友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圈。

八大警訊:60秒自我篩檢極早期失智(AD-8量表)

如果一些行為能力跟過去不同,可先用AD-8量表檢核這8個項目。如果勾選項目有2個以上,就要趕緊到醫院檢查哦!

八大警訊:60 秒自我篩檢極早期失智(AD-8 量表)。(資料來源:馬光醫療網/大紀元製表)

中醫觀點看失智症

中醫並無「失智症」病名,依症狀可能歸屬於「癡呆」、「健忘」等範疇。《黃帝內經》提到「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之海」,指出腎與腦有一定程度的關聯,「若腎虛則髓少腦空,精虧則髓無所養」。因此,中醫在預防失智上,採取「滋腎養陰、氣血雙補」的方式去改善「腎精虧虛」。另外,當心脾兩虛、或痰濁阻竅、或瘀血阻絡,也都有可能造成失智退化的現象。

失智症疾病進程可快可慢,如果我們能掌握初期、中期、後期症狀,就可以辨證論治,對症下藥。

  • 初期:中醫治療目標為延緩腦部退化以維持認知功能,例如延緩記憶力缺失、提高辨認能力、維持計算能力或使其生活自理。
  • 中期:治療目標為緩和異常情緒及減少精神症狀,例如焦慮、憂鬱、易怒、暴躁、幻視、幻聽等。
  • 後期:治療為減少嚴重併發症,例如吞嚥功能、活動受限甚至臥床。
失智症中醫照護方式。失智症中醫照護方式。(馬光醫療網提供)

失智症四大中醫照護

中醫對於失智症有哪些照護方法呢?常見的有科學中藥粉、水藥茶飲足浴、針灸、耳穴敷貼等,臨床上中醫師會根據病患臨床退化情況,與患者和家屬討論哪種照護模式及可接受的治療程度。

1.藥物

可改善認知功能退化,例如鉤藤散、當歸芍藥散、補陽還五湯,讓思考變靈活或增強記憶力。

針對精神與行為症狀,例如抑肝散可以緩解幻覺妄想,人參養榮湯可減輕情緒憂鬱或心情低落,天王補心丹安神助眠。

維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半夏厚朴湯改善吞嚥困難。

2.水藥

甘麥大棗茶飲:寧心安神,穩定情緒。

石菖蒲遠志茶飲:化痰開竅,安神益智。

石斛麥冬茶飲:養陰生津,潤肺益胃,促進病人消化吸收。

3.針灸

失智症針灸以頭皮針為主,藉由針刺頭皮上的穴位,例如百會穴、四神聰,延緩認知障礙及調控情緒異常。

需要提醒,頭皮針的疼痛感通常較為明顯,而施針時可能會有痠、麻、脹、痛等針感,且每週需要接受2~3次的針灸才能維持較好的治療成效。

4.耳穴

耳穴敷貼是將王不留行種子或是磁珠貼在患者的耳朵穴位(神門、心點、腦點),可以強化患者在家時的自我照護。◇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夜間惡夢是警訊?中醫怎麼看?
2025年11月11日 | 8天前
中西醫治腦麻 1+1大於2
2025年10月31日 | 19天前
候鳥先苦後甜 紅鶴遷徙延緩衰老
2025年11月03日 | 17天前
立冬精油:看見希望之光
2025年11月03日 | 1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