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器官在呼救,你的肝臟還好嗎?
大多數人想到肝臟時,會聯想到「排毒」。然而,這個強大器官同時也是新陳代謝的指揮中心,它調節血糖、處理脂肪並儲存重要營養素。
當肝細胞積聚過多脂肪時,會導致脂肪肝和代謝功能障礙。脂肪肝會破壞肝臟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這種胰島素阻抗反過來又會促進脂肪進一步累積,形成影響整體代謝健康的惡性循環。
可怕的是,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人脂肪肝,但自己完全不知道。我們有必要搞懂肝臟是怎麼回事,以及該如何照顧它。
不只排毒!肝臟四大核心任務
肝臟每天執行超過500項重要任務,在代謝方面扮演四個關鍵角色:
- 調節血糖:儲存和釋放葡萄糖,維持能量穩定。
- 代謝脂肪和蛋白質:轉化脂肪、管理膽固醇,並處理蛋白質。
- 身體排毒:過濾從酒精到環境毒素等,各種有害物質。
- 平衡荷爾蒙:代謝雌激素等荷爾蒙,維持體內平衡。
脂肪肝形成原因
肥胖不僅是體重問題,當肝臟細胞累積過多脂肪時,便會形成「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
肝臟並非設計用來儲存脂肪的。脂肪累積是營養失衡結果,一部分來自飲食,另一部分則是由多餘碳水化合物(如糖)在肝內轉化而成。當脂肪儲存速度超過肝臟移除速度時,脂肪肝就形成了。
沉默器官,留意潛藏警訊
早期肝臟疾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稱為「沉默的疾病」。常規體檢很難發現肝臟早期的硬化,而血液中的肝指數(AST/ALT)往往在肝臟受損後才會升高,無法作為預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體重正常或偏瘦的人,也可能有脂肪肝問題。
該如何察覺潛在警訊呢?留意以下幾種模式:
- 非典型身體症狀:長期疲勞、腦霧(腦袋昏沉沉)、腹脹、消化不良或皮膚發癢。
- 代謝相關指標:血糖不穩、腹部脂肪頑固、三酸甘油脂偏高,或已患有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等。
營養師米歇爾·霍恩(Michelle Hurn)提供一個具體判斷方式:如果你超過三小時不吃飯就感到頭暈、發抖或煩躁,這很可能就是代謝健康不佳、肝臟正承受壓力的訊號。
逆轉脂肪肝:飲食與生活指南
肝臟是一個極具彈性的器官,早期損傷通常是可逆的。肝臟健康關鍵在於持之以恆的日常維護。
飲食是逆轉肝臟健康關鍵,核心策略是「穩定胰島素」,避免讓它頻繁飆高。飲食應以動物性蛋白質、健康脂肪和高纖維蔬菜為主,並嚴格限制麵包、米飯、糖等碳水化合物。
為什麼要限碳水?因為它最容易刺激胰島素分泌。你可以把高胰島素想像成一道「儲存脂肪」的指令;只有當胰島素數值降低時,身體才能順利切換到「燃燒脂肪」模式。
霍恩指出,這種飲食法不會讓人挨餓,比傳統低熱量節食更容易堅持。她也點出現代人飲食盲點:頻繁攝取高碳水化合物的正餐和點心,讓胰島素整天居高不下,肝臟完全沒有休息和修復時間。
生活習慣很關鍵!
- 限制飲酒:酒精會加重肝臟負擔,並加速肝病進程。
- 重視睡眠:睡眠不足會引發胰島素阻抗,促進肝臟脂肪合成。
- 規律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即可在不減重情況下有效減少肝臟脂肪。
- 其他因素:維護腸道健康、減少接觸環境毒素、有效管理壓力及充足水分,都能減輕肝臟負擔。
最終,了解肝臟關鍵代謝作用,透過飲食、運動和良好習慣來支持它,是預防功能障礙、守護自己長期健康的基石。
原文「The Liver’s Vital Role: The Powerhouse of Metabolic Health」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