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不失控!糖友必學6招控糖飲食法

許多人喜歡吃冷食、喝冰飲,不過市售冰涼飲食,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可能存在健康陷阱。糖友如何能享受清涼飲食,又能輕鬆控糖呢?
衛福部苗栗醫院林于茹營養師表示,若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猶如讓身體器官泡在糖水裡,可能引發心血管、視網膜、腎臟、神經、足部等病變,不容輕忽。掌握以下六大飲食原則,吃得安心又健康。
一、無糖飲品不升糖
含糖飲品易引起血糖波動,市售帶酸味手搖飲如檸檬汁、金桔檸檬,常添加大量糖中和酸味,100g檸檬原汁近乎1/4碗白飯糖量,無形中喝下過量的糖,配料應避免芋頭、燕麥、珍珠、椰果、粉角等澱粉、糖漬類配料。
建議 ➤ 選擇無糖飲品,如無糖花茶、烏龍茶、黑咖啡等,或使用新鮮薄荷葉搭配水泡自製沁涼無糖飲品,飲品配料改選低卡含水量高的仙草、愛玉、蘆薈等。
二、聰明挑選冰品
冰品方面,口感越滑順的冰品通常乳脂肪含量越高(一球冰淇淋約含1/3免洗湯匙油脂),脂肪量高會延緩血糖下降,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選擇含大量糖分及高油脂冰淇淋、雪糕。
建議 ➤ 選擇剉冰,清冰搭配愛玉、仙草、白木耳、蒟蒻等低GI配料,不加煉乳、糖水。若選擇紅豆、芋頭、芋圓等配料,應減少下一餐澱粉類分量。紅豆湯、綠豆湯、蓮子湯等,應以無糖為主,並與下一餐澱粉類做代換。
三、冷盤沙拉糖陷阱
冷盤和沙拉表面看似清爽健康,實則暗藏大量高油、鹽、糖風險。市售胡麻涼麵熱量高。涼麵屬澱粉類,胡麻醬每份約含1.5免洗湯匙油脂,使血糖居高不下;涼拌菜如泡菜、醬瓜、青木瓜等,通常加入大量鹽、糖醃漬,會增加血管壓力。
建議 ➤ 蕎麥冷麵或醬料以「沾」取代「淋」減少醬汁用量,搭配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延緩血糖上升。沙拉以天然新鮮蔬菜為主,改以蒜頭、薑、醋、香油等增添風味,例如涼拌雲耳。
四、低GI水果美味又顧糖
每份水果含15克糖,約1個拳頭大或碗(240ml容量)八分滿,每天建議攝取1~2份。一杯柳丁汁約等於6顆柳丁,而八分滿新鮮水果約等於1免洗湯匙果乾。
建議 ➤ 選擇低GI水果如芭樂、蘋果、奇異果、橘子,避免高GI水果如荔枝、西瓜、龍眼等。也可將水果置於冷凍,製成天然水果冰,吃原型水果取代果汁及果乾,避免糖分超標。
五、飲酒不如喝水好
空腹飲酒會抑制肝臟釋放葡萄糖,可能有低血糖風險;餐後飲酒會降低體內胰島素敏感性,使血糖升高,血糖控制不佳者應避免飲酒。一瓶330ml的啤酒(5%)約100大卡,飲酒過量會增加肥胖、高三酸甘油酯、脂肪肝風險。
建議 ➤ 每日建議男性<兩杯、女性<1杯(每杯為10克酒精;約等於5%啤酒250ml)。以水取代酒精,足夠水分可增加飽足感、降低血液濃度、維持細胞功能。
六、低熱量代糖非萬靈丹
市售零卡飲品,通常是以代糖作為甜味來源,研究指出,代糖會使腸道菌叢失衡,無法滿足大腦飽食中樞,更促進食慾,加劇對「甜」的依賴與渴望。
建議 ➤ 對糖友而言,適當攝取量及頻率是關鍵,如果偶爾聚餐解饞可接受,切勿長期過量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