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喝錯了也傷腎!盤點十大最常見NG習慣

很多人因錯誤喝水習慣不知不覺傷了腎,到底該怎麼喝才對。(Shutterstock)
很多人因錯誤喝水習慣不知不覺傷了腎,到底該怎麼喝才對。(Shutterstock)

文/洪永祥(腎臟專科醫師) 整理/李小奕

大家每天都在喝水,你可曾認真算過你一天喝了多少水?水喝太少會傷腎,但水喝太多對腎臟也是一種負荷。

人體含水的比率大約在50~70%之間,新生兒比率較高,可達75%;隨著年齡增加,比率逐漸下降,成年男性約為60%,成年女性約為50~55%。水參與了人體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消化吸收、酸鹼平衡、廢物排泄等活動,是人體最重要的元素。

腎臟就是人體過濾器,而每一顆小小的腎絲球就是過濾球,過濾器最重要功用就是水分的進出與平衡。毫無疑問,水在人體腎功能中扮演最重要角色,但很多人卻因錯誤喝水習慣,不自覺傷了腎。

以下是十大錯誤喝水習慣,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No.10 運動後大量灌白開水

你可曾在運動、泡溫泉、蒸氣浴或嚴重腹瀉後,突然感覺非常口渴而猛灌白開水,灌到後來開始噁心、頭痛?很多人誤以為是水太冰、太涼導致,其實不是,而是灌進大量白開水導致低血鈉症。

不管運動或泡溫泉、大量流汗或腹瀉,流出身體的不只是水分,還流出鈉與鉀。口渴狂灌白開水,血液中鈉與鉀稀釋嚴重。低血鈉造成頭痛、噁心,甚至昏迷、腦水腫;低血鉀則會造成肌肉無力、全身癱瘓、心律不整。這一點也不誇張,《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記錄,馬拉松選手因為喝太多水,竟然腦水腫、昏迷。

正確做法►大量水分流失時,除了補水,也要補鈉、鉀等電解質,可喝低糖運動飲料或薄鹽水。

運動後狂灌白開水會稀釋血液中鈉與鉀,易噁心、頭痛。除了補水,也要補鈉、鉀等電解質。運動後狂灌白開水會稀釋血液中鈉與鉀,易噁心、頭痛。除了補水,也要補鈉、鉀等電解質。(123RF)

No.9 以湯或飲料代替水

長期用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加工茶飲取代水,會造成利尿、腎臟負擔變重,甚至會提高蛋白尿、代謝症候群風險。很多人說:「我不喜歡喝白開水,那我就多喝點湯就好了。」當然,飲料或湯裡面的水分,都是每日水量的一部分。可是喝湯時,你是否把拉麵湯喝到一滴不剩?大部分的濃湯往往含有很多飽和油脂、普林、熱量、鹽分、糖分等,對腎臟負荷與傷害更勝飲料。

正確做法►以白開水為主要水分攝取來源,飲料偶爾喝,但務必排除加工及含糖飲料,不要超過每日總液體攝取量10%。飲料可選無糖綠茶、黑咖啡等。喝湯以天然、低調味清淡湯品為主。

長期用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加工茶飲取代水,會使腎臟負擔變重,甚至會提高代謝症候群風險。長期用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加工茶飲取代水,會使腎臟負擔變重,甚至會提高代謝症候群風險。(123RF)

No.8 晚餐後或睡前大量喝水

有時白天工作、上學太忙,忘記喝足夠的水,乾脆晚上一次補足,這樣行不行?晚餐後或睡前大量喝水,會影響睡眠品質,一旦失眠,會使腦下垂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無法濃縮尿液,導致夜間頻尿跟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無法好好休息、代謝免疫失常,也使腎臟負擔大增。

正確做法►晚餐後,飲水量應控制在總量20%以內,睡前3小時不要喝超過150毫升。

No.7 天冷或在冷氣房就忘記喝水

低溫環境會掩蓋口渴的感覺,冬天或在冷氣房內,口渴感覺降低,很多人可能一整天只喝一杯水。但天冷時,血管收縮,不喝水會讓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充滿微血管的腎臟過濾工作更辛苦,造成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正確做法►低溫環境也要主動喝水,請維持每兩小時喝一次水的節奏。

No.6 因為頻尿就不喝水

許多長輩們因為糖尿病、攝護腺肥大,或其他骨盆底肌群與神經系統退化,導致頻尿、急尿、尿失禁等排尿問題,當下第一反應就是減少喝水,以減少排尿。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原先糖尿病或攝護腺肥大,導致慢性腎衰竭,若又刻意減水,腎功能更惡化,一個健康問題變成兩個問題。

正確做法►把頻尿問題處理好。無論是否頻尿,還是不能減少喝水頻率與總量。

No.5 起床第一杯水太晚喝

人體缺水、血液最濃時間,在清晨起床還沒喝水時。因為晚餐後到睡前期間,我們通常會減少水分攝取,以免夜間起床如廁。可是睡眠期間,水分持續流失。

睡眠中持續製造濃縮尿液,還有呼吸與汗腺等無感水分流失,尤其打呼的人與易夜間流汗者,流失會更嚴重,這些水分流失會導致血液濃縮。清晨起床口渴常是清晨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原因,對腎臟來講更是嚴重缺水負擔。這種血液濃縮危機,在你起床喝第一杯白開水後才會漸漸解除。起床第一杯水太晚喝,就會有危險。

正確做法►建議床頭放一保溫瓶,半夜起來上完廁所,可喝幾口溫水,再繼續睡。早上起床,先坐在床上,喝完250毫升的水,再慢慢起床,以解除清晨血液濃縮的危險。

No.4 迷信礦泉水、海洋水、鹼性水

許多腎友迷信氣泡水、礦泉水、海洋生成水、鹼性水等各種市售瓶裝水的功效,長期購買特定瓶裝水當作日常飲用水。天天喝瓶裝水,長期下來,喝入很多塑膠微粒,而且許多瓶裝水含過多電解質,對需要限制電解質(如磷、鉀、鎂)的慢性腎衰竭腎友來說,反而造成腎臟負擔。

正確做法►把家中自來水簡單過濾煮沸,當作主要日常飲水,省錢、健康又護腎。

No.3 身體需限水卻大量喝水

每天正確喝水量要遵照喝水公式一:體重3~4%。如體重60公斤,一天喝1,800~2,400毫升;70公斤要喝2,100~2,800毫升。水分總量包括飲食攝取。3%是最基本,若你容易有泌尿道結石、泌尿道感染,或正在感冒、易痛風、慢性腎衰竭等,就需要喝多一點,建議喝到4%。

但如果你有心臟衰竭、肺水腫、肝硬化,或慢性腎衰竭已到尿液減少,或已在洗腎,就必須限水,不能依照此公式大量喝水。尿液減少若大量喝水,會造成急性肺水腫,甚至生命危險。

正確做法►尿液明顯減少,或醫師叫你限水,那麼每日喝水量根據公式二:前一日24小時尿液總量加500~700毫升。比如你昨天整天尿液300毫升,那今天只能喝800~1,000毫升的水分。

No.2 喝水過量,以為喝越多腎臟越健康

我在臨床上看到,有人因腎功能退化太快,我建議他多喝水,但他卻喝過多,以為每日大量喝水可搶救腎功能,有人每天喝水高達4,000~5,000毫升。

過猶不及,長期每日飲水過量,第一種風險是電解質稀釋,導致低血鈉與低血鉀;第二種風險是腎臟過勞,腎臟過濾工作增加,會進入高過濾狀態,短期沒感覺,但長期容易導致腎絲球硬化,救腎不成反傷腎。

正確做法►若你已慢性腎衰竭,想多喝水搶救腎功能,還是要根據每日喝水公式一,切莫貪多、貪急。

No.1 從小喝水太少卻不自覺

當然,喝水過多反傷腎的例子在我診所還是少數。最常見喝水傷腎第一名,就是從小到大,每天喝水太少卻不自知。我在臨床上看過非常多成年人,每日喝水不到1,000毫升。他們精神不佳、容易感冒、代謝緩慢、容易三高、容易痛風,經常有重複性泌尿道感染與泌尿道結石,腎絲球過濾率也遠低於同齡人,我把它稱為長期缺水、快速老化的腎臟。

但是,他們數十年來從不覺得喝水比別人少,也從沒認真計算並思考過一天該喝多少水。「口渴找水喝,不就是一種身體本能嗎?」但往往等到口渴時,你的腎臟早已嚴重缺水了。

正確做法►建議找一天,真實記錄一整天喝水總量,看看是否達到體重3~4%。無論上班還是上學,身邊都要隨時帶著乾淨的白開水。

你是否有以上錯誤喝水習慣而不知不覺傷了腎臟呢?請務必根據本篇內容,培養正確喝水習慣。

——轉自《這樣喝水超傷腎!十大錯誤喝水壞習慣傷腎排行榜!》,腎寶思樂腎臟專科提供。◇

延伸閱讀
七大護腎飲料排行榜
2025年09月13日 | 1個月前
消費者大利多 無糖茶、電動車降價
2025年08月20日 | 2個月前
心血管最愛運動——循環系統伸展操
2025年07月24日 | 3個月前
下肢水腫 穿鞋卡卡 六招改善循環
2025年06月09日 | 4個月前
最佳補水方式 其實不是白開水?
2025年02月21日 | 8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