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年輕化共病風險高 醫助甩油27公斤不再喘

杜柏村醫師(右)呼籲,患者需正視血糖及體重,才能降低共病風險。(記者黃玉燕/攝影)
杜柏村醫師(右)呼籲,患者需正視血糖及體重,才能降低共病風險。(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50多歲資深房仲多金,長年忙於工作,壓力造成體重飆破110公斤。曾嘗試過節食、中醫等方式卻屢屢復胖,直到先生因肥胖造成主動脈剝離險喪命,婆婆又罹癌,她才驚覺健康很重要。在醫師建議下,搭配兼顧控糖、減重、護心腎的藥物,以及透過飲食、運動,已成功瘦下近20公斤,更重要的是減掉27公斤的內臟與皮下脂肪,走路不再急喘與腰痠背痛。

主治醫師、瑞東診所杜柏村院長指出,台灣250萬糖友中,近8成有肥胖問題,為「糖胖症」,其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等共病風險如同不定時炸彈。血糖與肥胖會造成全身慢性發炎,破壞血管功能,進而提升心、腎疾病風險;而脂肪堆積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讓血糖與體重更難控制。

多金(左)在醫師建議下,搭配兼顧控糖、減重、護心腎的藥物,以及透過飲食、運動,已成功瘦下近20公斤,更重要的是減掉27公斤的內臟與皮下脂肪。多金(左)在醫師建議下,搭配兼顧控糖、減重、護心腎的藥物,以及透過飲食、運動,已成功瘦下近20公斤,更重要的是減掉27公斤的內臟與皮下脂肪。(記者黃玉燕/攝影)

杜柏村強調,糖胖症有年輕化趨勢,青壯年也不能掉以輕心。他曾收治一名40多歲男性,活動量極低、抽菸、多外食,確診糖尿病後服藥治療,仍因肥胖與高血脂,在某次回診時被發現有心臟衰竭症狀,緊急轉診確認為心肌梗塞、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雖健保給付藥物,兼具控糖、減重與心血管保護,但因生活習慣未改善,體重仍無明顯下降,共病風險大。

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將「血糖及體重雙重控制」與「器官保護」並列兩大治療目標,強調醫師在處方時須同時考量控糖、減重及降低心、腎風險。杜柏村醫師呼籲,患者需正視血糖及體重,才能降低共病風險。他鼓勵患者不論病程長短,都要勇於接受治療並改善生活型態,「及早治療效益最高,但治療永遠不嫌晚,只要願意開始,就有機會重拾健康主導權。」

延伸閱讀
清涼不失控!糖友必學6招控糖飲食法
2025年07月22日 | 3個月前
健脾胃四寶 讓你遠離糖尿病
2025年07月31日 | 2個月前
雨天的貓
2025年08月26日 | 1個月前
肥胖恐致心衰 減壓助體重控制
2025年08月29日 | 1個月前
高雄名醫釀2死遭廢照、200萬交保
2025年09月03日 | 1個月前
每週吃3份薯條 糖尿病風險升兩成
2025年08月17日 | 2個月前
健康減重3關鍵 飲食、運動、作息
2025年05月22日 | 5個月前
3個月甩36公斤 43歲男獲新生
2025年06月11日 | 4個月前
綠拿鐵助控糖 專家分享蔬果比例食譜
2025年07月04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