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巨頭利潤暴跌 專家:陸藥局將關三成

中國零售藥局近期掀關閉潮,今年僅第一季減少約3千家。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零售藥局近期掀關閉潮,今年僅第一季減少約3千家。示意圖。(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李清源/綜合報導】

近日,中國上市藥企巨頭「老百姓」公布2025年中期財務報告(中報)顯示,淨利暴跌超20%,大股東套現14億元(人民幣,下同)離場。中國零售藥局近期掀關閉潮,今年僅第一季減少約3千家。業內人士表示,這一關店潮將持續,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內,全國藥局數量將從目前的68萬家降至40萬家左右,相當於減少1/3。

「老百姓」近日公布的2025年中報顯示,營業收入107.74億元,較去年同期降幅1.51%;歸母(歸屬母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0.86%,扣非後歸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降幅達20.89%。這是十年來該企業首次營收、淨利雙降。

「老百姓」並傳遞出暫停擴張的訊號:直營門市數縮減,加盟模式成主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上半年直營門市淨減少197家,淨增加門市108家,其中加盟門市淨增加305家,以老店轉加盟為主。

此外,股東累計減持14億,機構投資者同步減倉。新浪財經日前報導,該集團的股東2025年上半年套現3.41億元,從2020年起,累計減持套現金額已高達14.32億元。同時2025年第二季,陸股通、中國人壽等重要機構均持股比率下降。

這是中國藥企從興到衰的最新例證。《每日經濟新聞》4日報導,中國藥局行業過去15年高速發展,數據顯示,全國零售藥局從2009年的38.14萬家增至2024年底的68萬家,每萬人擁有4.6家,遠超日本和美國。

但是在2024年,全中國零售藥局關閉約3.9萬家,零售店數量首次進入負增長。業內人士指出,過去的瘋狂擴張已轉向求生模式,關店成為最有效自救方式。

區域連鎖藥局 已關店120家

一位區域連鎖藥局老闆對《每日經濟新聞》分享了親身經歷。雖然他的企業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的藥局,但競爭對手已破產;他自己去年至今關閉約120家店,裁員500人,今年下半年還將繼續關店,「去年忙活一年淨虧2千多萬元,今年勉強維持盈利,但這是因為丟掉了一些包袱。」

他將虧損歸咎於線上平台的衝擊。線上訂單占比超過20%,但平台抽成和配送費拿走15%,毛利率僅剩5%左右,還需靠實體店面補貼,「比如藿香正氣液進貨14元左右,線上促銷賣2元,賣一盒虧12元。三九感冒靈也是,進貨價在13、14元,線上經常賣4、5元。這些產品都是流量產品,銷售規模大,賣得越多我們需要填補的虧空就越大。」

關店是目前最有效辦法,他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全中國的藥局數量就能回歸到40萬家左右,去年關了3萬多家,今年估計會關10萬家。

上市藥企董座:1/3藥局將關門

中國某上市藥房企業董事長對《每日經濟新聞》直言,藥局行業的「泡沫」正在破滅。他透露,2024年官方數據顯示關閉3.9萬家藥局,但實際關店數量遠超此數,甚至多出一倍,因為許多藥局雖已關門,但保留經營資格以待轉移。

該董事長表示,國外藥局密度為5千至6千人支撐一店,按此比例,中國維持在30萬至40萬家為正常水準。現在藥局數量接近70萬家,至少1/3將關門,今年就會看到大量關閉。

這位從業近30年的董事長感慨,「藥局還是好生意嗎?早就不是了。」、「以前業內的老闆們聚在一起討論的是怎麼發展,現在討論的都是怎麼活下去;以前討論怎麼賺錢,現在討論怎麼減虧。」

藥局利潤率降至1%~3%

某省行業組織負責人從更宏觀角度分析,藥局這個行業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它的現金流比較好;但實際上,藥局行業純利潤率已降至1%至3%,一年營收1億元僅賺200萬元左右,做得好也僅600萬元。

他認為,這1%~3%的利潤可能也保不住,會導致大量連鎖藥局經營者關店。以他所在省分為例,去年全省大概關了六千多家藥局,今年肯定更多。◇

延伸閱讀
TikTok跨足電商 或瞄準台韓
2025年09月07日 | 5天前
應對假訊息 阮俊達提4方法
2025年09月05日 | 7天前
普洱茶價格暴跌 收藏家巨虧
2025年08月27日 | 16天前
非洲網紅散播反美宣傳
2025年08月04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