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看古人的芳香生活
現代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壓力都很大,都想找一種放鬆身心的方法,有一種叫做「芳香療法」,是利用植物的芳香來讓人的身心得到療癒,這種方法有沒有一些背後的文化淵源呢?
其實芳香療法屬於對草本植物的一種運用,而中華文化對草本植物的運用,從神農嘗百草那時就開始了,還有一本書《神農本草經》,裡面記載了許多對植物運用的智慧,到了明朝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書中記載了二千多種藥材,八千多種配方。
《本草綱目》裡也記載了很多香料在養生方面的應用,比如它記載沉香這種香料:「其溫而不燥,行而不洩……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意思是:沉香燃燒時所發出的芳香,可以調節人體氣息的運行,讓人心氣變得平和,讓人進入一種安定祥和的狀態。除了這種香料之外,其他還有蕙蘭、艾草、丁香等等。
那麼這麼多種香料,古人是如何運用這些植物的芬芳呢?
一、祭祀
熏香最早是用來祭祀的,中國很多文化都源於佛家道家,我們可以從很多繪畫中看到古人焚香祭拜神明的場景,比如七月初七是人間的乞巧節,相傳在這一天牛郎和織女會相會,民間的女子也會在這一天,在月光下擺上几案,然後擺上香爐瓜果,對月亮祭拜,希望神明福佑自己變得聰慧靈巧,做好刺繡這些女子的手工。此外還有清朝《千秋絕豔圖》冊裡,有一幅描繪的是崔鶯鶯對月焚香的場景,還有貂蟬焚香拜月的場景等等。
既然焚香就會有香爐,在中國考古中發掘了很多不同時期的香爐,目前發現最早的香爐形狀是漢朝的博山爐,它為什麼叫博山呢?因為博山相傳是東方海上的一座仙山,所以博山爐的上蓋是一個山的形狀,當裡邊點燃香料之後,香爐上蓋的山就被香煙繚繞,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神仙居住的仙山一樣。
二、品香
因為熏香的香味非常清心,能夠很好的讓人靜心養神,後來熏香也從祭祀更多的走入人們的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彈琴、讀書、寫詩、靜坐的時候都會焚香。
比如宋徽宗的《聽琴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彈琴者的旁邊就放著一個几案,几案上放著一個香爐,此外在《伯牙鼓琴圖》中也可以看到,伯牙旁邊几案上放著一個博山爐,博山爐裡正在熏著香。
為什麼古人常常把彈琴和焚香結合在一起呢?古人彈琴不是為了讓琴聲聽起來好聽,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變得清靜,「彈琴非在悅耳,主在清心」,而焚香也是這個目的,香能調和氣息,讓人變得平和寧靜,所以古人常常把彈琴和焚香聯繫在一起。
我們可以從一首詩裡感受一下焚香達到的心靈寧靜,「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北宋陳與義《焚香》)
到了宋朝的時候,品香發展得非常繁盛,人們把品茶、插花、掛畫、焚香作為文人四大雅事。
唐朝的時候隨著鑑真東渡,鑑真東渡到日本時帶去了很多文化,焚香到了日本之後在日本發展成了香道,這些年香道從日本傳回到中國,焚香又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或許因為社會越嘈雜,人們就越需要一些能夠讓身心安靜的方法。
三、香閨
除了品香之外,古代女子住的房間為什麼叫香閨呢?
我們可以從李清照的詩詞中看到這種熏香生活,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醉花陰》),金獸是指一種獸形的香熏爐,這句詩是說,一種龍腦香在獸形的香熏爐中繚繞生煙。還有她的詩詞寫道「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鳳凰臺上憶吹簫》),金猊是指像獅子形狀的銅製香熏爐。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像獅子形狀的香熏爐中,香已燃完了,所以現在香已經冷了,這時候詩人才慵懶的起來梳妝。
除了香爐之外,還有熏籠,熏籠就是在熏爐外罩上一層竹製的籠子,這樣既能添香,也能取暖。我們可以從陳洪綬的《斜倚熏籠圖》當中,看到一個女子靠在熏籠旁,既能熏衣又能在冬天的時候保暖。
還有古人的床四周都會有帷幔,所以在床帳裡會掛一些香囊,或者是熏香球之類的,這樣在睡覺的時候也能聞到淡淡的芳香,如果睡眠不好的話,可以在裡邊放一點薰衣草的香,幫助人一夜好眠,想想古人還是很懂生活的。
四、香衣
除了女孩子住的房間裡很香之外,古人的衣服也會很香,《紅樓夢》描繪警幻仙子寫道:「聞麝蘭之馥郁,聽環佩之鏗鏘」。意思是仙子的衣袖飄飄,散發著麝香蘭花的香味,仙子荷花一樣的衣裙飄動,聽到叮叮咚咚環佩碰撞的響聲。
古人衣服為什麼會這麼香呢?因為古人有佩戴香囊的習俗,在秦朝之前就有了。《禮記》記載,為人子女的會早早起來,先將自己梳洗好,整理好衣服,然後會在腰間繫上很多日常所需的東西,其中一樣就是香囊,香囊會保持個人的清潔和清香。
其次在中國古代的上流社會,人們還會用香來熏衣服,就是把衣物放在熏衣籠上,讓香氣通徹衣物,衣服上香味就很持久了。在《襄陽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有個人叫荀彧( ㄩˋ),人們稱呼他荀令君,這個人很喜歡香熏,衣服上總是留有香味,當他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他坐過的地方,三天之後還有餘香。 原句是「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可見古人生活還是很雅致的。
五、療疾
在漢代馬王堆的墓裡邊,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發現有香囊,繡花枕頭和熏爐,裡邊都裝著佩蘭、茅香等芳香的藥物,說明在二千多年前的漢朝,人們便使用香枕、香爐這些熏香的方法,來消除汙穢、潔淨環境、防治疾病等,直到現在我們還會常用到艾灸,就是利用燃燒艾草的香氣來驅除體內寒氣,達到身體健康等,在十四世紀瘟疫和黑死病流行,人們將花瓣和藥草撒在路上,公共場所隨處可見掛著香包和芳香花草,用腳踩踏擠出花草汁,用這些芳香來殺死病毒、防止蚊蟲滋長、杜絕傳染病。
六、美妝
古人會用蘭草、菖蒲等芳香的植物沐浴,不僅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柔滑,而且還芳香不散,古人還會用一些芳香植物調配,比如用沉香、蜂蜜、麝香等調和,用來保養皮膚,可以讓皮膚變得白淨細嫩有光澤,古人還用何首烏、皂角等洗頭髮,這樣可以讓頭髮變得烏黑潤澤。
以上就是古人的芳香生活,現代社會裡我們依然可以沿用古人的智慧,雖然我們很少有時間去焚香靜坐,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一些芬芳的噴劑,在房間裡或衣物上灑上自己喜歡的芬芳,從而改善自己的心情,感到壓力大時,可以通過一些精油或香氛燭,來感受植物的芬芳,降低焦慮,改善身體的能量場,讓身心得到一種緩解和療癒。
當我們想要有好的睡眠時,可以用一些薰衣草香;想要驅除寒氣時,可以用一些艾草香;需要鎮定皮膚時,可以用一些玫瑰香;希望讓心情平和時,也可以用一些沉香等等,所以了解這些不同的芬芳,有助於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一些療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