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級餐廳裡 優雅有禮的人絕不做10件事

西方社會講究禮儀,社交有社交禮儀,用餐也有用餐禮儀。外出用餐的意義不止於美食,更是在精緻環境中,享受五感的體驗。然而,在一家高雅的餐廳裡,不恰當的行為舉止可能會破壞世間最美味的佳餚。
Global English Editing網站刊登專欄作家萊傑伍德(Farley Ledgerwood)的文章,他在無數次用餐、犯了不少錯誤、吃盡苦頭之後,總結出有禮貌的人會刻意避免的用餐行為。
1.衣著不當
並不是每次出去吃頓飯都要穿上燕尾服,但在高檔餐廳用餐,尊重氛圍很重要。我曾經套著休閒牛仔褲和連帽衫走進一家高級牛排餐廳,立刻感到自己格格不入。並沒人明確要求我離開,但我並沒有融入餐廳的氛圍中。
你欣賞餐廳的氛圍嗎?你尊重它提供的體驗嗎?有品味的人不會過度,但他們會穿著得體。如果不確定,寧可穿正式一點,也不要隨心所欲。
2.語氣粗魯
朋友邀我去芝加哥市中心一家高檔餐廳。那天晚上,主人對我們每個人都彬彬有禮,唯獨對服務員總是打響指、從來不說「請」,且只要稍有耽擱,他就口吐刻薄之語。
有教養的人明白,餐廳裡從領班到侍者,再到收拾餐具的服務生,都是用餐體驗的一部分。保持禮貌、進行眼神交流、說「謝謝」,並認可對方辛勤的付出,都會對用餐體驗產生深遠影響。禮儀大師波斯特(Emily Post)曾說過,「禮貌是對他人感受的敏銳感知。」
3.緊盯手機
生活在手機成為身體一部分的時代,很多場合可以刷螢幕、發簡訊,然而,優雅的餐廳很少能滿足這種需求。我自己在上菜的空檔會不自覺的查看訊息,但我意識到,一直低頭看螢幕肯定會破壞用餐氛圍。
優雅的顧客會把手機調成靜音或束之高閣,只在絕對必要時低調使用。他們是為了談話、氛圍和美味而聚餐,不是為了玩手機。如果我想拿起手機拍下美食,我會確定自己不會打擾別人。沒人想在浪漫的晚餐中聽到「叮」聲響。
4.大聲抱怨
不久前,我受邀前往一家時尚的法國餐廳。餐廳氛圍溫馨,菜單賞心悅目,直到一位同伴大聲抱怨主菜「太複雜」且「價格離譜」,不僅讓我們心情低落,還引得鄰桌的客人投來同情(或惱怒)目光。
討論菜品是否物有所值,要看時間和場合。經驗豐富的食客絕不會以砸場子或居高臨下的語氣這樣做。詢問菜品的問題或要求服務員解釋清楚,要禮貌謹慎。如果你覺得某道菜價格過高或不合口味,記在心裡或者悄悄提出來。大聲抗議只會讓別人感到不適。
5.香水太濃
我在一個特別難忘的約會之夜學到教訓。當時我年紀小,很在意「給人留下好印象」,我在自己身上差不多噴了半瓶古龍水。等到我與約會對象坐下來吃飯,結果對方嘗不出食物的滋味,因為我散發的味道實在太濃烈了。
輕輕噴灑或稍微塗抹就足夠了。任何濃墨重彩的香水,都可能掩蓋精心烹製的佳餚香氣。
6.大吵大鬧
過敏、素食、醫療限制等特殊飲食需求,如今很常見。如果你有健康問題,向服務員詢問食材成分,悄悄的告知自己的需求和誇張的大吵大鬧差很多。
我見過有人拍桌子,強制廚師滿足自己的要求。體貼的顧客會冷靜處理問題、禮貌的提出自己的需求,如果可以的話,提前告知,並感謝餐廳為自己訂製菜餚的努力,皆大歡喜。
7.酗酒無度
飲酒能提升用餐體驗。美酒與佳餚搭配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但,小酌兩杯和過度飲酒只有一線之隔。一旦逾越,含糊不清的言語、放浪無忌的大笑、笨拙踉蹌的去洗手間,都可能讓精緻夜晚變成尷尬場面。
高檔餐廳不是私人派對,它是一個共享空間,失控的行為會破壞所有人的心情。如果你喝到5、6杯扶牆走,可以考慮叫車或與人共乘,這樣你就不會用自己的尊嚴冒險。
8.忽略小費
世界各地的小費習俗不同。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美加地區,服務員的生計主要依賴小費。如果服務確實有問題,務必與經理溝通,或禮貌的告知服務員你的顧慮。
但是,不加解釋拒給小費,或在餐桌上大聲爭論,會顯得小氣。優雅的離開,並給予侍者合理的小費,比任何華麗服裝更能留給人深刻印象。
9.主導談話
高雅的餐廳通常需要有水準的對話,但這不代表搶話題主導權或聊讓人尷尬的內容。我記得多年前的一次晚宴,有位客人整頓飯都在高談闊論政治話題,完全無視大家想把話題轉到輕鬆氛圍的嘗試。
懂事的人會評估整個用餐環境、會讓其他人發言、對身邊夥伴的生活真正感興趣,並避開過於激烈的話題。這不是在扼殺爭論,而是尊重用餐環境和放鬆、交流、享受的用餐目的。
10.忽視禮儀
我以為完美的餐桌禮儀根植於每個人心中,然而,我見過太多的肘部拄桌、大聲咀嚼……雖然不必為每一口食物拘謹起立,但在優雅的餐廳還是要遵守基本禮儀。
有教養的人會保持適當的音量,將餐巾放在腿上,並正確使用餐具。他們不會拿著叉子誇張揮舞,也不會在喝湯時大聲咂嘴。這些聽起來是常識,但溫和的提醒總是有益的。畢竟,每個人都希望享受一頓美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