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齡限制駕照是歧視?專家籲建立記點與回訓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新北市三峽近日發生重大車禍,再度喚起社會對「高齡駕駛」議題的關注,也突顯出台灣現行駕駛人管理制度確實有檢討空間。台灣職能治療學會表示,對於違規駕駛者應建立記點、回訓、再測驗,甚至吊銷駕照的完整機制,不只針對高齡者,而是所有高風險駕駛人都適用。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監事張玲慧表示,駕駛人的開車能力,關鍵在於「身心功能」,而非強調「年齡」本身,如同世壯運許多八九十歲的長輩,生活仍活躍,思緒清晰、反應敏捷,開車上路沒有問題,相反也有年紀不大的駕駛人因為慢性病或其他狀況,反而面臨駕駛的高風險。

職能治療師陳郁婷曾在加拿大接受駕駛人醫療評估與介入特訓,她分享,根據國際研究,以年齡作為換照或限制標準,其實對降低交通事故率幫助不大,瑞典甚至明言,僅以年齡限制駕照是「年齡歧視」,不少歐盟國家因此取消高齡者的強制換照制度。

陳郁婷表示,這些國家,更重視的是「實際功能」的評估,包括認知、視覺、動作反應等,透過主動通報、輔助訓練,來提升交通與用路安全。

張玲慧表示,台灣現行75歲以上駕駛人的認知篩檢過於簡單,未涵蓋反應速度與空間判斷能力,難以辨識潛在高風險駕駛人,如中風、心血管疾病與帕金森氏症等潛在風險,現行制度缺乏系統性的檢查與後續處置。

張玲慧提到,違規行為本身也是高風險因子,應針對違規駕駛者建立記點、回訓、再測驗,甚至吊銷駕照的完整機制,這不只針對高齡者,而是所有高風險駕駛人都適用。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則建議由交通部與衛福部合作,制定「高風險駕駛疾病與功能障礙的指引手冊」,引進職能治療與駕訓合作的模式,讓高齡駕駛者能落實功能導向的科學評估。◇

延伸閱讀
台大婦產科性騷醜聞連環爆
2025年05月21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