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新規 國中小集中保管、高中可協商

教育部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教育部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莊璦筠/台北報導】

教育部21日正式公布校園手機管理草案,根據草案內容,國中小學生尚未成年,採「集中保管」方式,高中則較為彈性,由親師生共同討論管理機制,包括校內開放使用手機的時間。

教育部21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正式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教育部表示,本次草案修正重點在於「明確化」、「彈性化」與「分階段」管理,盼讓學校能有所依據並因地制宜,以兼顧維護教學秩序與學生合理使用權益。

根據草案說明,採分階段方式辦理,國中小採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細節需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實施;高中則需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各方代表,以校內民主程序討論,以同一學校須有同一方式為管理原則,不能班班有差異。

教育部說明,國中小學生尚未成年,家長作為法定代理人,對學生的行為與安全負有法定監護責任,學生如果須攜帶手機等行動載具到校,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高中生則已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可依學校規範攜帶手機,但建議校方應主動讓家長了解相關規範。

此外,草案也要求適用對象及管理規範明確化,包含管理方式及時間、違規處理程序、學生申訴救濟機制與彈性調整等。學校可依不同載具類型及情境,彈性調整管理或使用方式,考量教學現場管理實務,同校各班均應遵守相同管理規範做法。◇

延伸閱讀
賴清德就職週年 國民黨列10大跳票
2025年05月20日 | 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