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一」受重創 越南陸企欲哭無淚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撕破東南亞防線,作為承接大量從「中國加一」策略轉移產業鏈的越南,遭受了最為猛烈的衝擊。越南華裔商人訴苦:「越南『越來越難』了,尤其那些今年初來開廠的老闆們,真是欲哭無淚…」
2018年川普發起美中貿易戰,為規避關稅,中企掀起一波搬遷越南的熱潮。所謂「中國加一」策略,指的是一些企業為分散風險,在中國之外另尋一個生產基地,越南正是當時的主要選擇之一。中企落地越南的步伐從未停歇,涵蓋紡織、裝備製造、電子、能源等諸多行業。
如今美國關稅戰席捲全球,《星島日報》報導,東南亞國家一直被美國視作中國產品繞道進入其市場的「後門」,其中越南吸收最多來自中國產業的投資,今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越南開徵46%懲罰性關稅。
越南商務諮詢顧問王先生稱,他的幾單落地建廠合約全都「煞車」了;雖然後來暫緩加稅,但「在不確定的當下,大家更多選擇擱置觀望」。「之前普遍以為頂多加15%,誰能料到這麼高?!」。王先生在河內經營的本土化諮詢公司,專注於為中企出海越南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彼時他費盡周折簽下了涉及內地多間電子廠和玩具廠落地的服務合約,項目金額最高達一億美元,有客戶甚至已付定金;然而嚴厲的關稅讓這一切戛然而止,「目前基本是停滯的狀態。」王先生嘆氣道:「落地設廠投資規模大,一旦投入不可能掉頭,所以都不敢輕易冒險。」
深耕越南紡織業多年的郭老闆同樣憂心忡忡。此前,他帶中國夥伴到胡志明市考察,打算購置土地興建配套的紗線廠。但在關稅重擊下,夥伴停掉合作計畫。他的另外一名華裔商人朋友,原準備在當地建設8萬平方公尺的廠房,雖已建好6萬平方公尺,剩餘工程也選擇「緩一緩」。
越南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美國是其最大市場。面對高額稅負,越南立即尋求與美國妥協談判。同大多數國家及地區一樣,4月9日,越南獲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輸美商品稅率降為10%。短暫的寬限期為工廠帶來喘息空間,大家趁勢加緊生產搶出口。
川普顯然吸取了前次任期的實戰經驗,此次意圖全方位封堵貿易漏洞,重塑產業鏈格局。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分析,川普2.0全球貿易戰旨在從其他國家拔除中國產業鏈,進一步圍堵中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