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澎澎裙「招蜂引蝶」的菌菇皇后 竹蓀

竹蓀澎澎菌裙美麗身影。(黃秀雯提供)
竹蓀澎澎菌裙美麗身影。(黃秀雯提供)

文/記者李怡欣

臺灣野生竹蓀又名竹笙,是草八珍高級食材之一,有「菌中皇后」美譽。每當夏秋季,竹蓀會穿著美麗的澎澎裙「招蜂引蝶」,當她展開菌裙時,菌柄頂端墨綠色產孢組織(gleba)會逐漸溶解呈黏液狀,並揮散特殊腥臭味,藉此吸引蒼蠅、蜜蜂、蝴蝶等昆蟲舐吮黏液,為其傳播孢子。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表示,竹蓀黏液也會吸引到較特殊的昆蟲,例如:白領帶木蜂紹德亞種(Xylocopa dejeanii spp.sauteri)及銅翼眥木蜂(X.tranquebarorum)。這2種中大型的木蜂飛行速度快,翅膀振動聲音大,在野外看到、聽見木蜂盤旋或駐足時,除了可能是在其巢穴外活動,也有可能是木蜂正在舐吮竹蓀黏液。此時,只要多留意附近林地,或許能親眼目睹悄悄展開美麗菌裙中的菇后。

竹蓀短暫的一生:朝生、午衰、夕殘

竹蓀富含胺基酸、維生素,具有養陰、潤肺、降膽固醇與血脂作用,是極佳食補、清代宮廷御膳食材。臺灣野生竹蓀為腐生真菌,喜歡生長在全島低中海拔腐植質豐富的竹林、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地,從春末至冬初皆可看到其展開澎澎菌裙美麗身影,菌裙顏色多樣,可呈現白色、淡黃、黃色、橘黃色、橘色等多種變化。

竹蓀菌蛋破裂時間大多在清晨3~6點,破蛋後菌柄會快速伸長,並從菌柄頂端快速向下展開菌裙,至中午前菌裙皺縮凋萎,朝生午衰夕殘,這正是竹蓀一生的寫照,在野外可遇而不可求。

每年4~9月,野生竹蓀盛產期,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態園區、臺大實驗林下坪自然教育園區、林業保育署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與陽明山國家公園,都是觀察竹蓀生態的好地方。若想與竹蓀邂逅,建議當個早起人兒,鼻聞四方是否散發竹蓀腥臭味,耳聽八方是否傳來木蜂嗡嗡聲,藉著木蜂的導航,你也有機會成為觀賞野生菇后竹蓀的達人喔!◇

剛展完裙菇后竹蓀迎朝陽。(黃秀雯提供)剛展完裙菇后竹蓀迎朝陽。(黃秀雯提供)

被竹蓀氣味吸引而至的銅翼眥木蜂。(黃秀雯提供)被竹蓀氣味吸引而至的銅翼眥木蜂。(黃秀雯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