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影綠波之間 西螺大橋的夏日詩章

西螺大橋夏日詩篇。(魏進福提供)
西螺大橋夏日詩篇。(魏進福提供)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濁水溪畔,一座朱紅色的鋼鐵巨龍橫跨兩岸,那是台灣西部最具代表性的橋樑之一——西螺大橋。每當夏季來臨,攝影家魏進福總會在晨曦與暮色之際,前往橋邊蹲點,捕捉這座歷史橋梁與自然風景交織出的絕美畫面。

今年初夏,魏進福再度踏上濁水溪床。他感慨地說:「去年颱風來襲,把南端的芒草幾乎掃光,但經過一年的休養,這裡又成為最適合芒草繁茂生長的所在。」果不其然,在他拍攝的畫面中,一望無際的綠草海正蓬勃復甦,宛如大地的甦醒,再次鋪展在溪床上。而那一道道紅色橋拱,在藍天白雲映照下,如火如焰、熾烈而鮮明,成為整個濁水溪景觀中最醒目的主角。

這樣的畫面,來自魏進福的持續守候。他說:「水道現在多集中在北側,南邊乾涸卻蘊藏生命力。只要沒有風雨干擾,九月將有一片芒花盛開的絕景,值得期待。」

濁水溪畔,一座朱紅色的鋼鐵巨龍橫跨兩岸,那是台灣西部最具代表性的橋樑之一——西螺大橋。濁水溪畔,一座朱紅色的鋼鐵巨龍橫跨兩岸,那是台灣西部最具代表性的橋樑之一——西螺大橋。(魏進福提供)
魏進福感慨地說:「去年颱風來襲,把南端的芒草幾乎掃光,但經過一年的休養,這裡又成為最適合芒草繁茂生長的所在。」魏進福感慨地說:「去年颱風來襲,把南端的芒草幾乎掃光,但經過一年的休養,這裡又成為最適合芒草繁茂生長的所在。」(魏進福提供)
那一道道紅色橋拱,在藍天白雲映照下,如火如焰、熾烈而鮮明。那一道道紅色橋拱,在藍天白雲映照下,如火如焰、熾烈而鮮明。(魏進福提供)
魏進福說:「水道現在多集中在北側,南邊乾涸卻蘊藏生命力。只要沒有風雨干擾,九月將有一片芒花盛開的絕景,值得期待。」魏進福說:「水道現在多集中在北側,南邊乾涸卻蘊藏生命力。只要沒有風雨干擾,九月將有一片芒花盛開的絕景,值得期待。」(魏進福提供)

西螺大橋的百年風華

西螺大橋位於雲林與彰化交界,橫跨台灣最長河川濁水溪,長達1939公尺。它於民國42年(1953年)完工啟用,當時是全亞洲最長的公路橋,亦是戰後美援時期的重要建設代表。橋身採鋼構桁架設計,鮮紅色的外觀讓人一眼就認出,是台灣人記憶中最具代表性的「紅橋」。

曾經,西螺大橋是連接南北的重要樞紐,見證了許多台灣民間交通與經濟的興衰與變遷。隨著高速公路與新橋開通,它的功能逐漸轉向觀光與地方文化象徵,卻也因此被保存得更為完整。2004年,西螺大橋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其文化價值與地域情感日益受到重視。

魏進福鍾情這座橋的原因不只是建築美學,更因為它是時間與空間交錯的軌跡。他說:「不管是晨光照耀還是夕陽灑落,西螺大橋都像一幅會變化的畫,四季風景不同,攝影永遠拍不膩。」

魏進福說:「不管是晨光照耀還是夕陽灑落,西螺大橋都像一幅會變化的畫,四季風景不同,攝影永遠拍不膩。」魏進福說:「不管是晨光照耀還是夕陽灑落,西螺大橋都像一幅會變化的畫,四季風景不同,攝影永遠拍不膩。」(魏進福提供)
西螺大橋位於雲林與彰化交界,橫跨台灣最長河川濁水溪,長達1939公尺。西螺大橋位於雲林與彰化交界,橫跨台灣最長河川濁水溪,長達1939公尺。(魏進福提供)
橋身採鋼構桁架設計,鮮紅色的外觀讓人一眼就認出,是台灣人記憶中最具代表性的「紅橋」。橋身採鋼構桁架設計,鮮紅色的外觀讓人一眼就認出,是台灣人記憶中最具代表性的「紅橋」。(魏進福提供)

從紅橋到綠色草原 一場視覺的盛宴

在魏進福的鏡頭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橋樑,更是整個濁水溪平原的生命力。橋下的野草、沙洲、泥灘與水道構成自然地景的紋理,搭配遠方天際線的雲影與水面的倒影,如油畫般層次分明。尤其夏季水位漸退,大片沙洲裸露,雜草重生,呈現出一種生與死交替的壯闊感。

從不同時段與角度取景,魏進福捕捉了西螺大橋的多面貌:正午時分的艷陽藍天讓紅橋閃耀如火;黃昏時刻的金色雲霞則為整座橋增添柔和溫暖的色彩;而清晨迷濛時分,芒草與雲影融合成詩意畫面,讓人彷彿置身異境。

他笑說:「這座橋會跟天氣說話,也會跟季節呼應,只要肯蹲點,它會把最美的時刻獻給你。」

從不同時段與角度取景,魏進福捕捉了西螺大橋的多種面貌。從不同時段與角度取景,魏進福捕捉了西螺大橋的多種面貌。(魏進福提供)
橋下的野草、沙洲、泥灘與水道構成自然地景的紋理,搭配遠方天際線的雲影與水面的倒影,如油畫般層次分明。橋下的野草、沙洲、泥灘與水道構成自然地景的紋理,搭配遠方天際線的雲影與水面的倒影,如油畫般層次分明。(魏進福提供)
魏進福笑說:「這座橋會跟天氣說話,也會跟季節呼應,只要肯蹲點,它會把最美的時刻獻給你。」魏進福笑說:「這座橋會跟天氣說話,也會跟季節呼應,只要肯蹲點,它會把最美的時刻獻給你。」(魏進福提供)

守望之人與守候之橋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像魏進福這樣願意為一座橋守候四季、紀錄風華的人愈來愈少;而像西螺大橋這樣歷經歲月洗禮卻依舊屹立的建築,也愈來愈值得被珍視。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次凝望,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對土地的深情告白。這個夏天,讓我們沿著魏進福的腳步,再次走近濁水溪畔,與西螺大橋相遇,感受那道紅影下的生命律動。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像魏進福這樣願意為一座橋守候四季、紀錄風華的人愈來愈少。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像魏進福這樣願意為一座橋守候四季、紀錄風華的人愈來愈少。(魏進福提供)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次凝望,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對土地的深情告白。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次凝望,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對土地的深情告白。(魏進福提供)
這個夏天,讓我們沿著魏進福的腳步,再次走近濁水溪畔,與西螺大橋相遇,感受那道紅影下的生命律動。這個夏天,讓我們沿著魏進福的腳步,再次走近濁水溪畔,與西螺大橋相遇,感受那道紅影下的生命律動。(魏進福提供)

延伸閱讀
在光影之間 看見雲林的生命力
2025年05月04日 | 1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