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財富美國回歸 萊特海澤解讀川普關稅

4月2日,川普宣布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啟動,並把這一天稱之為「美國解放日」。(Joel Saget/AFP)
4月2日,川普宣布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啟動,並把這一天稱之為「美國解放日」。(Joel Saget/AFP)

【記者李新宇/綜合報導】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啟動,並把這一天稱之為「美國解放日」。在4月2日來臨之前,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在接受前福斯新聞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的採訪中深度解讀了川普貿易戰的前因後果,並回答了關稅是否會引發通膨等一系列廣受關注的問題。

★相關閱讀:

萊特海澤意圖讓國際更清晰的理解川普的關稅政策,主要觀點如下:

一、全球化貿易體系對美國來說是失敗的體系,對美國造成巨量財富轉移、經濟放緩、技術落後、美國人變窮變短命等災難性後果。

二、為防止國家長期維持巨額順差,美國必須從自由貿易轉向平衡貿易,而關稅是達成貿易平衡最有效、最靈活的手段。

三、川普的經濟政策是關於關稅、減稅、削減支出、放鬆管制、增加能源供應等在內的組合工具包,這些組合政策不會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第一任期時和時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海澤(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第一任期時和時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海澤(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Mike Theiler-Pool/Getty Images)

沒有製造 美國就沒有創新

全球貿易體系也讓美國創新減緩、技術領先地位惡化。萊特海澤說,有人認為美國負責創新,其他人負責製造,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大多數創新都發生在製造的現場。有很多數據表明美國在這方面已經落後:

美國發明個人電腦,但現在美國幾乎不生產電腦,而且沒有一台電腦不是用外國零件製造的。美國發明了半導體,但現在美國只生產全球總量的8%。美國曾經主導這些領域,包括稀土元素、太陽能板、核能等,所有這些領域,美國不僅失去了領先地位,甚至根本上退出了競爭。

萊特海澤表示,由澳洲政府和私營部門支持的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曾經追蹤了64項被稱為關鍵技術的領域。其中,美國在這64項中,有57項落後於中國,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等美國所需要的東西。而在15年前,美國只落後3項,所以在超全球化、超自由貿易或巨額貿易逆差的時期,美國的技術實力實際上在退步。

在訪談中,萊特海澤反駁了製造業不重要的觀點。他強調它帶來高薪工作和創新,還有國防能力以及經濟衍生效果,而失去製造業會導致技術落後和工人困境。萊特海澤的觀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製造業工資更高,福利更好。對那些不會成為腦外科醫生或者太空人的人們來說,他們能夠更好的留在製造業這樣的工作中。

第二、製造業僱用了大約80%的美國工程師,占私營部門研發的90%左右。製造業每增加一個工作職務大概會衍生出8至9個工作職缺,而且這些衍生的職缺都是好工作。

第三、美國需要製造業來創新,需要製造業來保護這個國家。美國必須有製造業,這不只是國家安全問題,不只是能製造炸彈和潛艇,這意味著能夠製造鋼鐵、汽車、電池、太陽能板。美國必須能夠製造所有這些東西,才能夠去打仗,或者阻止戰爭發生。這是川普政府的真正目標。

美國工人變窮、壽命變短

萊特海澤認為全球化還導致美國工人階級的生活品質惡化,使他們變窮、壽命變短。在他看來,這也是最嚴重的後果。

他指出,以前80%的美國人自認為是中產階級,而且跟富人之間差距不那麼大。

在美國2/3的工人只有高中學歷,這些人不是邊緣群體,而是美國的根本。但是大家看到,這些人失去了工作,他們的工資25年來停滯不前。因為酒精成癮、毒品和自殺,這些人現在的平均壽命縮短了大約8年。

萊特海澤指出,美國是G7國家中唯一預期壽命低於80歲的國家。我們看到工人更窮了、絕望增加了,我們看到毀滅,在美國,我們很輕易就能看到這些被摧毀的社區。◇

萊特海澤:是川普的重要幕僚。在川普的第一任期時,出任美國貿易代表。他也是美中貿易戰以及與墨西哥、加拿大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關鍵人物。

全球化讓美國流失20兆美元

萊特海澤說,全球化二、三十年來掏空了美國,讓20兆美元財富流失海外,川普關稅戰的目的就是扭轉這一趨勢,讓美國回歸以中產階級為支柱的社會結構。

他提到一個概念,美國的淨國際投資資金,它衡量的是所有美國人在全球擁有的資產與全世界在美國擁有的資產之差,這個數字現在是負26兆美元。而20年前這個數字大約是負3兆美元。所以20年期間,美國已經將大約二十兆美元的國家財富轉移到海外,換來的是當前的消費。

美國對全球貿易逆差和淨投資頭寸趨勢圖。美國對全球貿易逆差和淨投資頭寸趨勢圖。(大紀元製圖)

根據萊特海澤的觀點,貿易本來是互通有無,使雙方都提高生活水準,但現在的情況是,美國擁有開放的資本系統和貿易系統,而其他國家則制定了產業政策。這些政策的目標不是提高其國民生活水準,而是獲取財富。這些國家試圖透過獲取財富來購買美國的資產、技術以及所有能讓他們變富有的東西。

目前美國的貿易系統之所以失敗,就是它根本行不通,若一個國家每年都有數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絕不是這個貿易系統被設計的初衷。

減少貿易逆差才能有經濟繁榮

萊特海澤說,從1960年到1980年,再從1980年到2000年,再從2000年到現在,分這三個階段來看。從1960年到1980年,美國有14年的GDP成長超過3%,這是合理的GDP成長。

他說,從1980年到2000年,又有14年GDP成長超過3%。從2000年到現在,美國只有3年的GDP增速超過3%,而且還包括一年是疫情期間,所以美國上一次GDP成長超過3%,是在18、19年前,而這跟1990年代開始的超全球化、超自由貿易時期正好相吻合。

萊特海澤表示,值得稱讚的是川普從35年前就一直在談論產業問題,擔心這個問題。川普當年在受訪中說,我們被坑了,我們的工人被搞砸了,不是因為他們懶惰或愚蠢,而是因為我們的體系太糟糕,我們的貿易體系拋棄了他們,並導致社會不安定。

萊特海澤主張美國應該從當前的自由貿易轉向平衡貿易,防止國家長期維持巨額順差。

萊特海澤跟川普一樣,認為關稅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關稅很靈活,可以根據需要來調整,隨著時間推移,貿易會朝平衡移動,最終實現貿易平衡。

萊特海澤說,如果你有平衡的貿易,你就會多出1兆美元美國國內GDP,這會是一個巨大的繁榮。這些GDP大部分或者說很多會在製造業和製造業延伸的領域裡。這就是川普總統想做的。他想用關稅推動我們走向貿易平衡,讓國內財富分配更加公平,讓工人階級獲得更高比例的財富。我們會因為減少那巨大的長期貿易逆差而迎來經濟繁榮。

川普經濟組合拳 不會造成通膨

萊特海澤對川普關稅戰的深度解讀,不僅為國際提供了一個理解美國經濟政策轉型的窗口,更揭示其背後深刻的戰略意圖與歷史背景。

有美國經濟學家擔憂關稅會加劇美國國內通貨膨脹。萊特海澤認為,關稅會導致有些物品價格上漲,但有些不會。通膨是一個全面性的東西,如果只是說襯衫貴了,而褲子便宜了,這不叫通膨。問題在於關稅是否會全面推高價格?

萊特海澤認為,基本上是貨幣政策決定了是否所有東西都會漲價,這取決於印了多少鈔票,而關稅不一定會改變貨幣政策。

他舉例說,有人認為關稅會讓經濟放緩,所以應該降低利率;也有人說,關稅會導致通膨,所以應該提高利率。這對聯準會來說是個難題,我們的觀點是:如果你會增加美國國內的生產,你會保持消費大致不變,這就不會帶來通膨。

萊特海澤也反駁了貿易壁壘會帶來通膨的觀點。他說,中國是貿易壁壘最多的國家,但是中國沒有通膨,反而出現通縮。

從20兆美元的財富流失到技術領先地位的衰退,再到工人階級生活品質的惡化,他將全球化視為美國中產階級社會結構崩解的根源,而關稅則是重塑這一結構的利器。

川普的對等關稅,既是對過去全球化失衡的撥亂反正,也是對未來經濟主權的宣言。萊特海澤堅信,關稅配合減稅、放鬆管制和能源增產的組合拳,不僅不會引發通膨,反而會帶來製造業的復興和國內經濟的繁榮。

川普政府認為,對於美國而言,這是一場關乎「解放」與「重生」的百年未有之改革;對於世界而言,這正是一場國際貿易秩序重構的起點。◇

延伸閱讀
美股崩跌意料中 川普信心喊話
2025年04月04日 | 3天前
美國不買貨 中國會崩潰
2025年04月04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