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川普關稅大刀 分析:台應調整貿易壁壘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課徵32%關稅。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說,台灣這次一定會被颱風掃到,很多傳統產業的壁壘也要調整;作家汪浩則說,台灣與競爭對手相比,所遭受的關稅沒有特別高,但仍要理解美國對台的抱怨,台灣才能對症下藥。
謝金河指出,「川普要讓美國偉大,怎麼會拿刀子砍別人,也砍自己?看起來背後一定有戰略與戰術的考量」。
★相關閱讀:
美國消費撐起全球經濟鏈
他表示,自二戰以來,美國的消費撐起全球經濟,美國人花錢消費,大量的進口,形成龎大的貿易逆差,而美元則透過逆差流向全世界。各國對美國順差,拿到美元,又透過央行買美國國債,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資金鏈。
謝金河說,過去很長的時間,美國量化寬鬆,印了很多錢,這些錢流入股市與房市,造成巨大牛市。至於中國則是美國消費最大受益國,從90年代起,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從逆差國快速變成大順差國,去年中國對美國的順差2,954億美元,中國的外匯存底也一度累積到4兆美元。
川普加稅重擊中國經濟模式
他說,不過川普發現美國負債36兆美元,再這麼寅吃卯糧下去,美國可能崩潰,現在揮大刀要改變這個型態,當然這個世界會轉向。謝金河認為,「這次川普把中國關稅加到54%,也把所有中國洗產地的國家都標示高關稅,這才是這一局關稅戰的核心。接下來才是中國經濟最具挑戰的時刻,」
作家汪浩在臉書上說,台灣與競爭對手相比,所遭受的關稅没有特別高,因爲台灣晶片被豁免了。但要理解美國對台的抱怨,台灣才能提出建設性的對美貿易談判方案。
台灣調整關稅壁壘應對挑戰
謝金河表示,台灣這次一定會被颱風掃到,台灣的戰略必須大調整,過去為了保護產業的高關稅應立即調整,像汽車業被保護幾十年,仍然是扶不起的阿斗。很多傳統產業的壁壘也要調整。
據2025年《美國國家貿易評估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NTE)裡針對台灣的部分,包括:農產品貿易壁壘、汽車與工業品壁壘、非關稅壁壘技術、服務業與市場准入。
汪浩說,台灣政府抗議可以,但還是要拿出誠意和具體措施,把對美順差降下來,才能讓美國對台關稅降下來。
擬具體措施降台美貿易順差
他說,中油的天然氣採購合約可能要幾年後才能執行。台灣可以先對美降關稅、買在美國製造的汽車,在美國製造的豐田、奔馳都可以來降低台美貿易順差,才能去談判減關稅。
汪浩說,假設台美貿易平衡了,稅率就是10%基本稅率。這會大大有利於台灣商品在美國的競爭力。關鍵是台灣多進口美國貨,把貿易順差降下來。
謝金河則說,台灣對農牧產品的採購,要從中南美如巴西等國轉向美國,像美牛、美豬都有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是平衡順差,台灣必須多採購美國的天然氣,石油,也許考慮多買波音飛機,還有國防預算可能要多增列。另外,企業可能要勇敢投資美國,以及賴總統可能要找一個有經驗擅長經濟談判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