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環評發言限20人惹議 彭啓明:開放網路表單納意見

環境部26日環評大會將審查四接開發案,環團24日抗議環境部限制發言民眾上限為20人,並以抽籤決定,恐使意見無法多元呈現。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考量時間及場地限制,不可能讓幾百人都參加環評大會,因此也將首次開放填寫網路表單表達意見,提供環委參考、請開發單位回覆。
環評大會將於26日審查「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四接環評),環境部為控制發言時間,限縮發言民眾以20人為原則,引發爭議,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及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於20日發起反對抽籤決定環評發言權連署,截至23日為止,共53個團體及357位個人響應;24日多個環保團體集結環境部大門口,召開記者會提出訴求。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環評的民眾參與,除保障人民權益,並有收集資訊提升決策品質、強化決策正當性及提升民眾對政府機關的信任等功能,眾多民眾願意耗費自身時間、精力參與環評會議達意見,是環境民主的體現,政府應好好珍惜。
蔡雅瀅指出,她也認同環境部所說意見不能只分正反方,因為意見本來就是多元的,可能會在某種情況下才同意或不同意,若以「抽籤」決定發言權,除導致民眾為爭取發言機會,恐需疲於動員提高中籤率,若中籤者大多偏向同一立場,除將產生公平性疑慮外,更將造成意見無法多元呈現。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因1月17日初審會議有50多人發言、歷時9小時,環境部就此為理由,將本次環評大會改以抽籤方式限縮民眾發言,他認為是「倒果為因」,若要避免疲勞審查,應該就不同爭議主題,分批召開會議深入探討釐清,而非粗暴限縮民眾參與權。
王醒之呼籲,四接開發案應退回專案小組,並就替代方案、國防安全、港市安全與操船安全議題、港埠營運與海洋生態、景觀衝擊等五大議題,分批開會釐清。
意見收集平台 26日中午截止
彭啓明24日出席活動後受訪表示,環評會議總發言人數以20人為原則,是16年前就已經訂下的規則,當然若經主席同意可額外增加正反方意見發言;1月份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時有將近60位民眾發言,時間非常長,環委也反映有不少重複意見。
彭啓明說,根據統計,協和電廠四接環評案歷經7年審查,有181個民眾發言,加上環評委員、民眾、主管機關等提問,針對40個議題共有973次發言紀錄。
彭啓明說,考量時間、環境以及場地限制,不可能讓幾百人都參加環評大會,環評會議根據一定的規範、合乎法規進行,因此環境部希望提供更多參與機制,民眾除了到現場發言外,將也能透過填寫網路表單表達意見,環保司將會彙整並在環評大會上發表,提供環委參考、請開發單位回覆。
至於民眾擔心若正反方發言人數不同,會影響環評委員想法,彭啓明強調,正反雙方經過這麼多年、提出這麼多的問題,從台電網站都也能看到開發單位的回覆意見;還是鼓勵民眾針對新的事證或尚未被解答的部份提供意見,但最終還是需要尊重環評委員的專業判斷。
環境部表示,網路意見收集平台將於環境部官網提供連結,意見將收集至26日中午止。
基隆市長謝國樑將親自出席
針對環評大會即將審議四接案,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屆時他將會以地方首長身份出席環評大會,表達地方政府意見,並著重要求地方安全如何確保,對市民影響降至最低。
環境部在今年1月舉行「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 第6次初審會議,當天正反方意見激烈交鋒,討論近9小時,在閉門會議之前環團仍認為台電未充分回應而不願離席,最終環評委員決議以投票方式決定,「建議通過環評」、「建議不予開發」等兩案併陳送交環評大會審議,本月26日將審查四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