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近1個月 財劃法與總預算案一同送出立院

立法院。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立法院。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吳旻洲、常懷仁/台北報導】

歷經近1個月時間,立法院於19日下午2時將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交總統府、行政院,連帶將去年12月20日就已三讀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一起送出。根據審查報告,今年度總預算案原列歲出為新台幣3兆1,324億6,890萬餘元,減列1,135億9,925萬餘元。

立法院去年12月21日三讀通過今年度總預算案,行政院則提出12項窒礙難行的理由,包括:刪減總數未宣讀、部分刪減提案竟超出預算數、刪減總數史上最高、要求政院自行大量調整刪減數等,擬提出覆議。立法院長韓國瑜18日為此召集朝野黨團協商,但最終未達成共識。

立法院19日將總預算送出,根據審查報告內容顯示,歲入部分,原列總額為3兆1,533億6,619萬元,審議結果,共計增列114億3,815萬7千元,歲入總額暫改列為3兆1,648億434萬7千元。不過,在歲出部分,則因委員會、院會及通案刪減的數字有重疊,無法確切列出暫改列數額。

在歲出部分,報告載明,原列歲出總額為3兆1,324億6,890萬9,021元,各委員會審查結果計減列67億3,763萬元,審查總報告所列保留部分暨各黨團送院會處理項目,除通案減列決議外,減列1,068億6,162萬9千元,共計減列1,135億9,925萬9千元。

報告還提到,其餘均應依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第18次會議通過的宣告事項及通案減列決議內容,通案統刪不低於939億7,500萬元,由行政院核實辦理各機關通刪項目的預算調整減列。

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總報告的內容,與立法院會在1月21日處理總預算案三讀時所宣讀的審議結果一致。各界關注預算凍結金額,以及總預算案刪減數的確定金額,則未在審查總報告中呈現。

綠批報告無法確認刪減數額

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立法院讓社會等待1個月的情形下,最後仍無法端出「一個」精確的減列數字,而是用好幾個數字去加起來,包括委員會、院會減列數等,取代「一個」減列數,且歲出部分在相關用詞上充滿不確定性,例如「不低於」多少數字等,這都違反經驗法則。

吳思瑤說,因歲出金額無法確定,也連帶影響融資調度財源部分不確定,這都顯示藍白聯手下,此次總預算案審查是史上最荒謬。

藍籲當家不鬧事

對於朝野協商未達共識,吳思瑤說,既然協商以破局收場,尊重行政院後續作為,在合法合憲的方式內提起必要救濟手段。

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則表示,對於立法院三讀程序通過的總預算,民進黨要補救的話,有其法治作為,包含追加預算、大家共商解凍等。如果民進黨已經先決定要覆議這條路,再去找韓國瑜做協商,事實上只是幫韓國瑜下小套子而已,所以再次呼籲總統賴清德跟民進黨,當家者不要鬧事,當家者就好好治理國政,這才是治本之道。

政院:恐有生效順序爭議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19日表示,行政院下午3時左右同時收到「《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以及「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兩案,這也是行政院首次收到未明列總刪除數的總預算案,政院高度質疑這份審查報告是否合乎預算相關法規,以及《憲法》的要求。

李慧芝也說,立法院去年12月三讀的《財劃法》有明顯瑕疵,導致與總預算案之間的競合關係,如今兩案卻一併送到行政院,將進一步引發生效前後順序的爭議,嚴重影響整個國家財政。

她指出,《財劃法》大幅改變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結構,卻未併同檢討事權分配,進一步擴大城鄉差距,大幅削弱行政權,造成中央政府部分施政項目無法順利推動或延續。

至於總預算案,李慧芝說,並沒有三讀總刪除數,甚至要求行政院自行調整減列預算,違反《憲法》權力分立與責任政治原則,而刪減及凍結規模,更造成許多部會施政窒礙難行,未來將研議合法合憲的救濟方式。◇

延伸閱讀
協商破局 韓國瑜:總預算19日送出
2025年02月18日 | 3天前
6都道安隱憂 民團:行人安全堪慮
2025年02月18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