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防共眼線 學者籲台日菲情資共享

為應對中共海上威脅,日本於2024年與菲律賓簽署〈互惠使用協定〉(RAA)後,開始向菲律賓轉移4套TPS-P14ME搜索雷達,與日本西南諸島形成互補。國防院學者詹祥威表示,目前台灣仍被排除在即時情資交換體系之外,建議台灣應與日菲合作,建立更完善的「島鏈防禦」。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發表即時評析,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詹祥威以「台日菲防禦監控情資共享之必要與迫切」為題,對日本向菲律賓轉移TPS-P14ME搜索雷達進行分析。
菲雷達與日本西南諸島互補
詹祥威表示,日本位於西南諸島的久米島分屯基地配署J/FPS-4,與座岳分屯基地則配署更先進的J/FPS-5,前者對高空目標偵蒐距離可達400公里,後者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據稱最大距離為2千公里。而宮古島分屯及沖永良部島更部署了最先進的J/FPS-7雷達。
他表示,TPS-P14ME是由陸上自衛隊現役J/TPS-P14改進的機動式雷達,如前述其目標主要在於高空防禦,而J/FPS-4、5或7則是針對遠距高空飛彈與載具的探測及防禦,換言之,J/FPS-4、5或7之任務為大範圍監控並提供區域空域感知及早期預警。
他說,日本藉由防衛裝備移轉,提供菲律賓空軍作為防空目標識別使用,基本形成與西南諸島雷達互補的態勢;雖然日菲〈互惠使用協定〉內容本身並無涵蓋「情資共享」,但該協議顯然為更深層次的合作,如情資交換奠定重要基礎與誘因。
台灣地理限制 形成探測漏洞
詹祥威表示,日本部署在西南諸島部的三款,至少涵蓋台灣本島南部海域,而菲律賓部署的J/TPS-P14雷達,基本也涵蓋了巴士海峽並可能延伸至台灣本島部分地區,但由於地球曲率及台灣高山遮蔽的限制,日本對新竹至屏東一面以西,一直到中國大陸內陸延伸的探測仍有限制。
他表示,在此角度限制,共軍東部戰區包含晉江、岩前以及往南延伸的諸多基地,在西南諸島防禦面上形成漏洞,至少在飛彈升至一定高度前難以偵測;雖理論而言,西南諸島主要防禦之威脅面,乃從朝鮮半島延伸到惠安,但雷達搜索面積設計至少單面可探120°,卻因地理限制而無法有效偵查形成缺漏。
他說,台灣近年積極建構台灣海峽以西的空中預警與感知的綜合能力,但另一方面對於海上目標的監測則有其能力限制,包含艦隊雷達、海軍高山遠程雷達都已老舊,除偵查距離有限,抗電子干擾的能力勢必有所不足。
詹祥威說,目前在區域防禦上,美、日、韓、菲都形成有效的情資構聯體系,僅剩台灣被排除在即時情資交換體系之外,建議應該與日方進行即時性情資交換談判,對此區民主友盟皆有一定助益。
他強調,倘若與日方談判的政治阻礙過大,也可思考轉向與菲律賓進行交換;在日菲完成構聯在即的前提下,與菲國的交換或許是可以思考的變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