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濱的色彩與記憶  基隆老港灣的再生旅程

近看彩色屋的立面,鮮明的色塊中藏有各式風格餐廳與咖啡館,為老港灣注入新生命。(nina Chen提供)
近看彩色屋的立面,鮮明的色塊中藏有各式風格餐廳與咖啡館,為老港灣注入新生命。(nina Chen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港口旁彩色屋,是旅人最愛的打卡點,餐廳咖啡廳林立,是賞景覓食的好所在!」攝影家 Nina Chen 用鏡頭捕捉了基隆正濱漁港繽紛的街屋倒影,並在社群留下這段註解。那天是 2025 年 7 月 11 日,天空微陰,海面卻靜得像一面鏡子,映出這個曾經荒涼的老漁港,如今如童話般重生的模樣。

好鮮!炙燒魚肉大蛤蠣和干貝都很鮮甜。好鮮!炙燒魚肉大蛤蠣和干貝都很鮮甜。(nina Chen提供)
正濱漁港邊可愛的角落。正濱漁港邊可愛的角落。(nina Chen提供)
天灰水靜,彩色屋整齊排列在岸邊,倒影在港水上如畫一般。天灰水靜,彩色屋整齊排列在岸邊,倒影在港水上如畫一般。(nina Chen提供)

彩色屋背後的轉身

正濱漁港的彩色屋不只是拍照打卡的背景,它們其實原本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漁業倉庫與住家。這些老屋,過去因海港轉型而漸漸凋敝,直到近年文化局與在地藝術家聯手改造,才有了這一排像是彩虹般的立面色彩。

色彩的分配其實有規劃。橘、黃、藍、綠……彷彿每棟都代表著一段過往的港邊故事。一樓的空間搖身一變成了咖啡廳、甜品店與海鮮料理空間,例如「定置漁場」、「布朗尼專門店」等,讓人邊吃邊望海,邊品味城市舊時風味。

每一間店各有不同的巧思,希望受到遊客的青睞。每一間店各有不同的巧思,希望受到遊客的青睞。(nina Chen提供)
亮黃色牆面搭配黑色大理石櫃檯的「定置漁場 The Fishery」,可從玻璃窗一覽港邊風景。亮黃色牆面搭配黑色大理石櫃檯的「定置漁場 The Fishery」,可從玻璃窗一覽港邊風景。(nina Chen提供)
以白色簡約設計為主體,門口擺放冰淇淋模型與插畫標誌,是甜點愛好者的打卡新寵。以白色簡約設計為主體,門口擺放冰淇淋模型與插畫標誌,是甜點愛好者的打卡新寵。(nina Chen提供)

造船廠遺構 歷史斷層的凝視

Nina 在拍攝完彩色屋後,轉身望向港灣另一側,鏡頭對準的是一座被植物包圍的混凝土遺構——那是阿根納造船廠的殘骸。

這座造船廠的歷史要追溯至 1967 年,由美國阿根納公司所設,興建時為亞洲少數擁有自動化設備的大型修造船基地。當年正濱港口人聲鼎沸,碼頭邊是日夜趕工的船體與技師。但隨著造船業沒落,阿根納廠也於 1987 年關閉,遺留這片如劇場廢墟般的結構。

如今,它已成為不少攝影者與旅人的秘境。有別於彩色屋的可愛與熱鬧,這裡是時間的斷層,是被海風與青草覆蓋的產業記憶。

這座造船廠的歷史要追溯至 1967 年,由美國阿根納公司所設,興建時為亞洲少數擁有自動化設備的大型修造船基地。這座造船廠的歷史要追溯至 1967 年,由美國阿根納公司所設,興建時為亞洲少數擁有自動化設備的大型修造船基地。(nina Chen提供)
遠眺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港灣。遠眺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港灣。(nina Chen提供)

小巷中的創意角落

從彩色屋旁的小巷鑽入,便能發現更多驚喜。Nina 拍下的咖啡廳,有著塗鴉牆面與六角窗格,是旅人休憩的靜謐空間;轉個彎,還能看到門口用大布簾畫上兩隻貓的雜貨小店,有一種童趣與療癒。

「這裡不只是拍照的地方,而是一個讓我重新認識基隆的地方。」Nina 在照片底下這樣寫道。

可愛的貓咪布簾掛在小店門口,店內布置溫馨,窗外花盆與風車為巷弄增添童趣氣息。可愛的貓咪布簾掛在小店門口,店內布置溫馨,窗外花盆與風車為巷弄增添童趣氣息。(nina Chen提供)
木門與植栽環繞的忍珈咖啡,牆面繪有蜻蜓與葉片圖樣,散發熱帶島嶼風情,是旅人休息的秘密角落。木門與植栽環繞的咖啡廳,牆面繪有蜻蜓與葉片圖樣,散發熱帶島嶼風情,是旅人休息的秘密角落。(nina Chen提供)

一港雙面  歷史與創意的交會

正濱漁港的迷人之處,在於它不遮掩歷史的斑駁,也不排斥創意的注入。阿根納造船廠如鋼骨般述說產業過往,而彩色屋與店家則是港灣當下的生活實踐。

這裡沒有過多商業化,也還保有一點點台灣老城的純真與節奏。你可以選一間咖啡館,坐著看海,也可以繞去廢墟邊發呆,看那破牆框出一片藍天。

旅人 Nina 用影像寫下這座城市的新舊交織,而我們也在她的視角中,重新愛上了這座靠海的城市。

小巷中的創意角落。小巷中的創意角落。(nina Chen提供)
彩色屋局部近景。彩色屋局部近景。(nina Chen提供)
正濱漁港美麗的倒影。正濱漁港美麗的倒影。(沈台興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