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全臺僅存 攑老爺竹竿炮

林仔內「攑老爺文化祭」,全臺僅存竹竿炮珍貴民俗。(周永田提供)
林仔內「攑老爺文化祭」,全臺僅存竹竿炮珍貴民俗。(周永田提供)

文/記者廖儷芬

屏東林仔內攑老爺文化已有80年歷史,這項獨特的客家傳統,來自廣東河婆地區遷移來臺的客家人(又稱「河婆客」)所發起。河婆客雖落腳屏東地區,風俗飲食與腔調卻與高屏六堆客人相當不同。

「攑(ㄑ一ㄢ)老爺」又稱「攑王爺」,型態類似炸寒單爺,但並非丟炮,而是以竹竿綁鞭炮轟炸,因此稱「竹篙炮」、「竹竿炮」。

祭典現場炮聲震天,煙霧瀰漫,這場結合信仰、勇氣與客家文化的盛會,吸引攝影愛好者周永田親臨現場,透過鏡頭記錄,讓更多人認識這項珍貴的文化資產。讀者不用到現場也可感受竹竿炮的震撼與虔誠。

信眾手持竹竿纏繞鞭炮,綁上寫有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周永田提供)信眾手持竹竿纏繞鞭炮,綁上寫有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周永田提供)

林仔內「攑老爺文化祭」,全臺僅存的竹竿炮傳統。(周永田提供)林仔內「攑老爺文化祭」,全臺僅存的竹竿炮傳統。(周永田提供)

張力與美感 竹竿炮的起源

林仔內三山國王廟(三山古廟),為河婆客人於1948年建立。攑老爺竹竿炮儀式在每年元宵期間舉辦,迎接三山國王、指揮大使與木坑公王聖駕。

竹竿炮傳統源於古時戰爭,當時客家人以燃放炮竹震懾敵人、驅邪避災,後來演變為迎神儀式。信眾會以竹竿纏繞鞭炮,讓神轎在密集炮陣中穿梭衝炸,象徵神威顯赫,庇佑地方平安。林仔內的三山國王廟是臺灣唯一有此傳統客家慶典活動的廟宇。

扛轎手包覆密不透風,迎接三山國王神轎在竹竿炮中巡禮。(周永田提供)扛轎手包覆密不透風,迎接三山國王神轎在竹竿炮中巡禮。(周永田提供)

周永田提到:「這場儀式的張力與美感兼具,是臺灣少數仍保留完整傳統的客家慶典。」(周永田提供)周永田提到:「這場儀式的張力與美感兼具,是臺灣少數仍保留完整傳統的客家慶典。」(周永田提供)

竹竿上面纏繞鞭炮,並綁上寫有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象徵對三山國王的敬意。(周永田提供)竹竿上面纏繞鞭炮,並綁上寫有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象徵對三山國王的敬意。(周永田提供)

神轎在密集竹竿炮陣中穿梭衝炸,集結信仰、勇氣與藝術的慶典。(周永田提供)神轎在密集竹竿炮陣中穿梭衝炸,集結信仰、勇氣與藝術的慶典。(周永田提供)

竹竿炮源於古時客家人燃放炮竹震懾敵人,演變為迎神儀式。(周永田提供)竹竿炮源於古時客家人燃放炮竹震懾敵人,演變為迎神儀式。(周永田提供)

屏東林仔內「攑老爺」文化祭是當地重要客家慶典。(周永田提供)屏東林仔內「攑老爺」文化祭是當地重要客家慶典。(周永田提供)

2,500支竹竿炮的震撼

今年林仔內的竹竿炮數量突破2,500支,創下近年新高。信眾們提前數週準備竹竿,在上面纏繞鞭炮,並綁上寫有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象徵對三山國王的敬意。

「攑老爺」文化祭當日,炮手們先行淨身,當神轎抬出廟門,信徒們手持點燃竹竿炮,一邊揮舞,一邊讓神轎在炮陣中來回衝陣。

在炮火洗禮下,許多勇敢的信徒選擇徒手接觸炸過的竹竿,甚至赤裸上身象徵對神明的敬畏。炸過的竹竿會被信徒帶回家中,掛在門楣上避邪,或作為晒衣竿,起到平安效果。

充滿視覺美感的表演 — 思薇特舞團帶來的精彩舞蹈。(周永田提供)充滿視覺美感的表演 — 思薇特舞團帶來的精彩舞蹈。(周永田提供)

他們的舞步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文化祭增添了一份優雅與靈動。(周永田提供)他們的舞步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文化祭增添了一份優雅與靈動。(周永田提供)

「能夠在這樣的傳統慶典上演出,是我們的榮幸。」思薇特舞團的成員表示。(周永田提供)「能夠在這樣的傳統慶典上演出,是我們的榮幸。」思薇特舞團的成員表示。(周永田提供)

抹草淨身 驅邪除穢

在神轎出發前,廟方還舉行了「抹草」儀式,使用魚針草為神像與信眾擦拭,祈求驅邪避災。周永田說:「這種客家抹草,真正的名字有假紫蘇、金劍草、土防風等,最通俗的稱呼則是魚針草。昔時,鄉下人家外出,若不慎撞邪,回家後便會以這種藥草沐浴,以驅邪除穢。」

抹草象徵著淨化與保護,信眾們會用這些草葉擦拭身體,甚至帶回家放置門口,確保來年平安順遂。

神轎出發前以魚針草(客家抹草)為神像擦拭。(周永田提供)神轎出發前以魚針草(客家抹草)為神像擦拭。(周永田提供)

周永田說:「這種客家抹草,真正的名字有假紫蘇、金劍草、土防風等,最通俗的稱呼則是魚針草。」(周永田提供)周永田說:「這種客家抹草,真正的名字有假紫蘇、金劍草、土防風等,最通俗的稱呼則是魚針草。」(周永田提供)

「攑老爺」文化祭準備迎神前要以抹草淨身。(周永田提供)「攑老爺」文化祭準備迎神前要以抹草淨身。(周永田提供)

文化傳統資產不能斷

屏東市政府計畫推動「攑老爺文化祭」申請為地方文化資產。(周永田提供)屏東市政府計畫推動「攑老爺文化祭」申請為地方文化資產。(周永田提供)

竹竿炮儀式見證臺灣客家文化的多元與深厚。林仔內居民表示:「這項傳統不能斷,竹竿炮不只是煙火,而是一種信仰與文化的象徵。我們會繼續傳承,讓未來的世代也能感受到三山國王的庇佑。」

隨著竹竿炮儀式的聲勢逐年壯大,屏東市政府計畫推動「攑老爺文化祭」申請為地方文化資產,並透過學術研究與影像紀錄,讓更多年輕世代能參與其中。◇

延伸閱讀
燈籠電池別丟錯 維護嘉園義起做
2025年02月17日 | 1個月前
元宵妙聯聯婚 九歲小神童譜佳話
2025年02月09日 | 2個月前
元宵夜湯圓香 吃得安心最吉祥
2025年02月11日 | 2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