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三井倉庫 老城紅磚之旅

站在臺北城西側,望向北門,一幢磚紅色的老建築靜靜佇立,就像時間遺留下的一頁古書。這座建築是「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
三井倉庫在1913~1914年間落成,紅磚堆砌的牆面、鐵門上的鉚釘、對稱排列的窗戶,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那個時代的工藝與精神,映照出日治時期北臺灣的商貿繁榮。
遷移51公尺 歷史不曾遠離
2016年,臺北市政府推動「西區門戶計畫」,保留這幢歷史建築,決定遷移保存,將其東移51公尺,並於2018年重新開放,以「記憶倉庫」的名義亮相。
這場遷移,不僅是物理上搬遷,更像是對臺北歷史的回溯與再定義。從倉庫變成展覽場域,與北門、撫臺街洋樓、鐵道部、北門郵局等歷史建築串聯,讓遊人得以透過建築群紋理,感受臺北百年變遷的脈動。
池面如鏡 回望老臺北
倉庫前方的水池,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紅磚倉庫與現代高樓,形成過去與未來交錯的畫面。這一幕,讓人不禁想起老臺北的景象——當年的三井倉庫,周圍還沒有林立的高樓,商船往來碼頭,卸貨、裝貨的工人穿梭其間,構築出臺北早期的繁華畫面。
走近倉庫,它的紅磚拱門不僅是建築特色,也成為光影流轉的畫布,當午後陽光灑落,磚牆與拱門之間形成層層光影,讓靜止的建築彷彿有了呼吸節奏。紅磚肌理在光線渲染下顯得溫潤且充滿故事感。時而映襯著遠方的高樓,時而與草木交錯,彷彿在低語著這座城市過去的片段。
它讓我們找到與城市的連結,並從中認識自己與這座城的關係。三井倉庫的故事,仍在繼續,而我們每一次駐足,都是這故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