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中國換器官 吳欣岱批:花錢購買把人當商品的權力

中共器官移植來源、合法性近日在台灣引發熱議,為避免有台灣民眾、醫師參與中國活摘器官產業鏈,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台灣基進秘書長吳欣岱語重心長的在臉書發文疾呼,中國移植手術常有不妥善配對就開刀的問題,花幾百萬買的恐不是健康,而是把他人當成商品的權力。
吳欣岱指出,在台灣,每個醫學生剛進入醫院時,都會被教導要恪守「全人照護」原則,心臟外科不能只看到一顆心臟,神經外科不能只看到一顆腦、一條脊椎,每個醫療人員都要看見患者的整個人,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的需求,但在中國卻不是這樣,很多人被秤斤論兩、待價而沽,如果要參與這樣的產業鏈,不可能只挑好的而不看壞的。
吳欣岱以洗腎患者為例說明,為了去中國換腎,帶了250萬元及台胞證,心想只是去接受一場費用比較貴的手術,沒想到中國的醫療人員與台灣截然不同,台灣的護理師會關心你的家族史、有沒有過敏、術後是否能照顧自己,而中國的「器官買賣收銀員」卻關心你的錢有沒有帶夠。
文中描述,由於中國移植手術經常不妥善配對就開刀,術後可能獲得一顆不匹配的腎臟,但中國醫師為了翻桌率,開立大劑量的抗排斥藥物後就把你送出門。回到台灣住院後,各種感染、系統性發炎的徵兆,會讓你住在加護病房好幾天,接著醫師會告訴你,「排斥反應太明顯,這顆腎臟應該留不住,否則會因此丟了性命」。
「你覺得很憤怒,當初怎麼都沒有說好?早知道就繼續洗腎了!」吳欣岱說,不是因為當初沒說好,是因為你忘記了,這幾百萬買的不是服務、不是健康,而是別人的死活,你買的是「不把人當人的優越感、把人當成商品的權力」,反正如果預後不好,甚至喪命,你喪失的也不是生命,只是一筆錢。
吳欣岱也向欲從中獲利的台灣醫師前輩喊話,醫師這份工作,一旦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就只是受薪階級比較穩定的上班族,若去中國指導手術、收仲介費,也就成為披著醫師袍的掮客。在醫療場域,仍有很多人不因看透生死而輕賤生命,正因為看過生命的挽回如此不易,而更加捍衛他能所代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