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鐵馬驛站 舊站月台上的初秋日常

花蓮縣富里鄉的東里鐵馬驛站,前身是東里車站的舊站體。攝影家鄭建南說:「前身是東里車站於2007年因鐵路改線而廢止,現作為當地文化象徵而保留的歷史痕跡。」官方資料也記載,東里車站因改線於2007年遷移,舊站月台與站房保留下來,往後規劃為單車驛站與散步空間。
驛站也是玉富自行車道北上的起點之一,騎士從這裡望向阡陌、秀姑巒溪與遠山,是花東縱谷最親切的入口。
月台上的新風景
走到舊月台,幾節以竹編造形的《時光列車》停妥,圓圓的車窗、像瓶口的車頭,和藍天白雲一起入鏡。這件新作是今年「縱谷大地藝術季」的作品之一,讓歷史月台多了當代的對話。
月台外側的草地上,三座「雲」立在黑色梯子上,像是把夏末的雲塊綁住,讓旅人可以就近打量。這組作品為〈飄飄雲朵〉,為藝術家賴冠仲創作,提醒遊客別攀爬以策安全。
去年的報導還把它比喻成「雲端的天梯」,說在這裡能想像「攀梯入雲」。裝置放在東里的田中央,搭配花東縱谷晴朗的天空,成了到訪者自然的打卡站。
初秋的光
八月下旬的日頭正直,雲層薄,山線清楚。鄭建南把鏡頭放低,讓舊鐵軌引出視線,遠處是稻田的反光與山稜的陰影;換個角度,銀色兔子坐在咖啡窗前,像在等車,也像在等人。室內牆上有以火車與稻浪為題的馬賽克畫,提醒這裡曾是通勤與運輸的節點。窗台邊,一隻白底虎斑貓曬著日光,旅客經過時不以為意,牠也不以為意,這是驛站最日常的畫面。
田野與人
驛站後方還留著舊房舍,牆面斑駁,草叢長得快,把時間的速度呈現出來。草地另一頭,三朵「雲」排成不同距離,和自然天空的雲互相映照;有時火車從新線駛過,長鏡頭能把「真的雲」與「假的雲」放在同一幅裡。地方旅遊網站也常把這裡與新、舊站並列介紹,提醒旅人:在東里,鐵道與田野是一起看的。
留住一個地方的方法
驛站外的人行道與單車道串起社區,小農在亭子裡賣自家作物,遊客歇腳、喝杯咖啡,再往北騎到玉里,或往南接富里、六十石山。有人專程為「雲」而來,有人為「列車」停留;更多人是像照片裡那樣,沿著月台慢慢走,看光線怎麼在竹編與山邊移動。
舊站沒有被拆掉,反而被轉成日常生活的場景,這大概就是留住地方的方法:讓人繼續來,讓故事繼續在同一塊月台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