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隧道垂降之旅 重訪台幣上的海岸風光

花蓮縣秀林鄉的象鼻隧道,位於舊蘇花公路沿線,因山壁天然崩蝕形成形似象鼻的拱門而得名。這段海岸線曾是早期紙鈔上的經典圖案,隧道與壯闊海景一同印在圓鈔票上,成為台灣人共同的視覺記憶。如今車道已廢,取而代之的是驚險壯麗的攀岩步道,吸引不少山友與攝影愛好者探訪。
陳錦堯的路線選擇
登山與攝影高手陳錦堯熟稔象鼻隧道周邊地形。他分享,象鼻隧道的經典玩法,是從台九丁馬路旁垂降到海灘,再沿著海岸線走約一公里,抬頭仰望象鼻岩壁,再向上攀升五十公尺回到隧道。不過近年颱風帶來的風浪沖蝕,讓原本的路徑變得破碎、難行。這次,他與夥伴改採不同方式,從登山口垂降至海岸線,再由隧道口垂降回海灘,沿岸走回登山口,最後攀回馬路。
「前幾次颱風把象鼻隧道旁邊的地貌破壞得很難走,所以我們這次選擇先垂降、再回切路線,確保安全。」陳錦堯說。
防曬是夏日挑戰的關鍵
象鼻隧道所在的海岸線面向東方,夏日陽光毫不遮掩,炙熱的反射光從海面與岩壁同時襲來。「昨天去的時候天氣非常熱,整路上沒有遮蔽物,夏天來一定要做好防曬。」陳錦堯提醒。他的隊伍全員配備安全帽、安全吊帶與手套,並穿著長袖、面罩、太陽眼鏡,全副武裝面對海風與烈日。
攀降之間 收進眼底的海岸線
垂降的過程中,眼前是無邊際的蔚藍太平洋,腳下是被浪花拍擊的灰白礫岩。隊友輪流下攀,彼此在安全繩與掛點之間接應。站在象鼻拱門旁,透過岩洞望向海面,藍色被切割成不同層次,遠方的山巒與雲影構成動態的背景。這是屬於舊蘇花的壯麗角度,也是開車經過時無法捕捉的景色。
舊鈔上的地標 新世代的體驗
象鼻隧道在過去不只是交通要道,更因其獨特造型與地理位置,登上了台幣紙鈔的封面,成為台灣風景的代表符號。如今,這段路線已退出日常通行,卻因攀岩活動和戶外探險而重獲生機。對許多山友來說,這裡既是挑戰體能的場域,也是重溫歷史的一種方式。
「能在曾經印在台幣上的景點攀降,還能拍下這麼壯觀的畫面,真的是很特別的體驗。」陳錦堯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