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迷進退兩難 中國城中村改造受阻

廣東深圳城中村示意圖。從一個老住宅區看到許多摩天大樓。(Peter Parks/AFP)
廣東深圳城中村示意圖。從一個老住宅區看到許多摩天大樓。(Peter Parks/AFP)

【記者寧海鐘、方曉/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號稱「實現城市更新」的舊村改造(簡稱舊改)運動,在過去逾15年充斥著維權紛爭,進展緩慢。近兩年中國經濟下行,當局推動新一波「舊改」行動,試圖以此拉動房地產市場、提振地方經濟。不過,消息指,由於地方財政吃緊、拆遷阻力大等原因,許多城中村改造項目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中共「舊改」始於2009年,主要為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的拆除更新,其中舊村改造即對城中村(留存在城市區的傳統鄉村)的改造。珠江新城冼村改造歷時15年,近期才完成最後強拆,進度艱難。2023年,中共推動城中村改造政策擴大至300多個城市,2025年再催促地方推進「舊改」,其中廣州市宣稱已有52個舊改項目將按下「加速鍵」。

城中村改造項目「拆不動」

在官方「亮眼」的計畫和宣傳背後,許多已經啟動的城中村改造,卻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

美國之音2月14日報導,中共政府力推的「城中村改造」計畫,被視為拉動房地產市場、提振地方經濟的重要引擎。然而,隨著經濟低迷、財政吃緊、拆遷阻力增大,多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出現延期或停滯。

廣州市番禺區居民劉政(化名)表示,他所在的鎮原規劃改造兩條村,但村裡的人發現被拆遷還會虧,剛好碰到經濟不景氣,就叫停了,政府也沒宣布,生活補貼也不給發了,村民又搬回了原來的家。都還沒來得及拆,沒開工就停了。

2024年10月,中共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將以貨幣化安置方式新增100萬套改造項目,要求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並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提供城中村改造貸款等。然而,儘管官方預測未來五年城中村改造將帶來超過25兆元的投資規模,但實際進度卻因地方財政壓力難以落實。

北京宏觀經濟研究員馬越(化名)對美國之音表示,「這就是假的項目,好多數字發出來是為了提振市場信心的」。他舉例,上海外灘附近之前有大片的城中村改造,但是到最後一步時,改不動了,「因為那些人搬走之後,接下來沒有錢去做改造。現在那裡都沒人,跟鬼城一樣,拆不動了。」

舊改困局突顯資金短缺

2022年,知名地產商時代中國退出多個舊改項目,其他房地產商也從「舊改」中紛紛撤退;2024年11月,中共推出10兆元化債計畫,馬越表示,這10兆元政府債,是給地方政府減輕他們的財政負擔的,另外還有2兆元用於城中村改造,但去年12月分開始發債之後,造成銀行的系統風險太高,所以國債在2025年1月分的時候就暫停了。

馬越說:「如果不重啟這個項目的話,也就是說這個10兆和2兆都進行不下去。非得排優先級的話,一定排那個10兆,要還那些政府必須立刻還的舊債,包括拖欠工資啥的。城中村改造這種屬於沒有回報率的項目,肯定是往後推。」

大規模舊改 民眾擔憂生計

中共一再催促推動「舊改」,影響全國八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州等4,400多個城中村、5,550萬居民。廣州康樂村、鷺江村等地改造,耗資超過300億元,製衣產業面臨拆遷壓力,近2萬家工廠與十多萬人生活受到影響;番禺區服裝廠則受城中村改造與電商雙重夾擊,未來生計堪憂。

中共為刺激經濟,持續多個城市的城中村強行改建。示意圖。中共為刺激經濟,持續多個城市的城中村強行改建。示意圖。(LIU JIN/AFP)

城中村工人面臨雙重夾擊 

廣州番禺區的城中村長期以來聚集大量服裝工廠,特別是在大石及南村萬博商圈,這些工廠與國際電商SHEIN合作,採用「小單快反」的生產模式,以快速應對市場需求。然而,電商平台的擴張和城中村改造,讓當地服裝業和工人面臨雙重壓力。

這種生產模式雖帶來靈活性,但要求工人長時間勞動,工作環境苦且缺乏社會保障。例如,工時可能長達12小時,每月僅休息一天。隨著SHEIN等國際電商的快速擴張,雖帶來大量訂單,但也導致了單價下降,讓工廠盈利空間被壓縮,工人生活更加困難。

此外,城中村的改造計畫對服裝工廠和工人影響巨大,包含拆遷和安置等問題,許多工人被迫搬遷。城中村改造,不僅是物理空間受到重建,低端勞動力市場也遭到重構,加劇了社會不平等。◇

延伸閱讀
川普:將提供F-35給印度
2025年02月14日 | 7天前
交部道安座談 擬增機車行駛車道
2025年02月14日 | 7天前
【國際瞭望】美、中在緬甸的競爭
2025年01月14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