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美、中在緬甸的競爭

在緬甸,美國與中共對立,北京既資助緬甸軍政府,也資助一些反政府武裝,以確保其投資安全,以及不受限制的獲取資源;與此相對照,華盛頓則支持緬甸的民主運動。美國和中共之間的競爭涵蓋了軍事、外交和經濟領域,以及海洋、北極、七大洲和太空。
緬甸自1948年以來一直陷入內戰,是美國推廣民主的另一條戰線,以對抗中共利益驅動的影響力,中共試圖拉攏這個岌岌可危的國家,並將其納入北京的軸心。
緬甸衝突的核心
緬甸的衝突非常複雜,但核心是國家行政委員會(State
Administrative
Council,簡稱SAC)與各個支持民主的民兵組織之間的戰爭。2021年,SAC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SAC是一連串軍政府中最新的一個。而在抵抗組織當中,早期主要來自於少數民族的武裝組織(EAO)。這些組織由緬甸135個少數民族組成,旨在對抗軍政府。
自從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的全國民主聯盟(NLD)被政變推翻後,抵抗活動從叢林擴展到城市。如今,由大多數緬族人和城市居民組成的人民防衛軍(PDF)與少數民族並肩作戰,以擊敗軍政府部隊(即緬甸政府軍)。大多數人民防衛軍和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目前都支持民族團結政府(NUG),這個流亡政府首次有少數民族參與。
戰爭的進程越來越受到中共和美國之間相互競爭的影響,導致反對派內部出現分歧。經過多年的衝突,緬甸的經濟急速衰退,而反抗軍目前控制了該國高達80%的領土,儘管如此,緬甸政府軍在中共提供的外交、資金和武器的支持下繼續作戰。
美、中在緬甸競爭的目的不同
美國除了對緬甸軍政府實施制裁之外,基本上沒有介入衝突,但現在開始試探性的與民族團結政府接觸,希望能促進該國民主化。相比之下,中共則敦促少數民族武裝組織不與民族團結政府合作,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由緬甸共產黨人民軍中分離出來的一支割據勢力)是實力最強大、與中共關係最密切的民兵組織之一,按照北京的要求與政府軍停火。
佤邦與中國接壤,從與中國的直接貿易中獲益良多,地方武裝組織佤邦聯合軍是最富有、武裝最精良的民兵組織之一。諷刺的是,佤邦聯合軍雖然在衝突中保持中立,但卻為許多與政府軍作戰的少數民族組織製造武器。這符合了中共的利益,因為北京不喜歡任何一方獲勝,而是希望其投資和貿易路線周圍的地區能保持穩定。
大部分佤邦聯合軍士兵都有中文名字,並且會說佤語和中文。其他少數民族反對派武裝對於佤邦聯合軍拒絕參戰感到沮喪,因為佤邦聯合軍的參與有助於扭轉對抗政府軍的局面。然而,這將違背中共的利益。
另一個強大的團體「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yanmar
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與「德昂民族解放軍」(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和「若開軍」(Arakan
Army)於2017年形成三兄弟聯盟。由於民族團結政府與西方結盟,威脅到中共在緬甸的戰略地位,因此北京敦促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停止支持民族團結政府。
據報導,中共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鄧錫軍曾敦促佤邦聯合軍等少數民族民兵,避免支持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在2023年8月的一次會議中,時任中共外交部部長王毅向緬甸軍政府和少數民族領袖闡明了「三條底線」:避免內亂、繼續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的一員、防止外部干預(指流亡的民主政府)。9月,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宣布不再與民族團結政府合作,並取消了占領曼德勒(Mandalay,又名瓦城、華城)的計畫,曼德勒是政府軍最後的據點之一。
中共以推進其經濟和戰略利益為首位目標,美國歷史上一直支持民主力量,並對緬甸的軍事政權實施制裁。美國允許民族團結政府在華盛頓開設聯絡處,但尚未完全承認其為緬甸的合法政府。民族團結政府繼續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包括美國和歐洲的財政支持,儘管這種支持僅限於非致命性的軍事援助。
中共將緬甸納入其勢力範圍,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干擾了其推動民主的努力,並加強了中共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挑戰了美國的利益和聯盟。「一帶一路」倡議之一、中緬經濟走廊(CMEC)目前仍在建設中,但一旦完工,將使中國直接通往印度洋。這對美國和該地區的關鍵盟友印度都帶來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中緬經濟走廊包括一條從中國雲南省到中國在緬甸孟加拉灣建造的港口的鐵路,中共海軍藉此可以干擾從中東到世界其他地區的重要石油航線。
中共參與緬甸的和平進程,努力促成停火協議,主要是為了穩定局勢,以保護中共的經濟利益。軍政府已宣布,計畫在2025年舉行民主選舉,中共對此表示支持。然而,這很可能只是道貌岸然做做樣子而已,西方觀察人士預計選舉將是不合法的,包括贏得前兩次民主選舉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內的主要反對黨,已被強行解散並被取消參選資格。
如果戰爭結束,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可能會妨礙該國制定統一的外交政策,因為一些武裝組織可能會繼續直接與中共接觸。中緬經濟走廊的完成及中共的持續主導地位,可能會使緬甸成為中共政權的附庸國,進一步與中共領導的反美軸心結盟,這個軸心包括俄羅斯、伊朗和北韓。(小標為編輯所加,原泉編譯)◇
——作者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是中國經濟分析師,目前在美國軍事大學任職並研究國防議題。
原文「The US-China Rivalry in Burm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