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月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 國防院學者:有兩大助益

日本今年3月將新成立統一指揮陸海空自衛隊的「統合作戰司令部」,由現任統合幕僚副長南雲憲一郎出任首任「統合作戰司令官」。國防院學者詹祥威分析,統合作戰司令部的出現,除代表日方作戰現代化,也有助於日、美軍雙邊互動對等化,強化區域安全局勢。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12日發表即時評析,國防院助理研究員詹祥威以「日設立統合作戰司令部脈絡與影響」為題,對日本設立「統合作戰司令部」進行分析。
詹祥威表示,中共黨魁習近平近年提出「軍隊改革與現代化」後,海洋、太空、網路與電磁領域便是重點發展目標,日本自衛隊近年也逐漸理解整合飛彈防禦、防空、太空、網路、資訊、電磁,以及離島防禦與三棲作戰等現代化防衛需求之迫切,因而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將「戰略」與「作戰」二元分立。
他表示,日本已確立「統合幕僚監部」負責部隊戰略及作為防衛大臣之幕僚、而「統合作戰司令部」負責實際作戰任務指揮的現代化架構,同時解決在未設立以前,難以統一對陸海空三隊進行「跨域」統一指揮調度之窘境。
他說,以往日本自衛隊受限於和平憲法,若面對「危急存亡事態」與「武力攻擊事態」的情形,就會出現內部無法跨域統一指揮,外部又無法直接與美軍進行跨國統一指揮的雙重困境。
詹祥威表示,而在「統合作戰司令部」成立後,一舉解決了雙重困境,未來對美偕同、協調的部分,將由「統合幕僚長」一人飾兩角,分別應對美軍聯合參謀本部主席與印太司令的情形,轉變為由「統合幕僚長」針對軍事戰略對應「聯參主席」,「統合作戰司令官」就共同作戰部隊指揮對應「印太司令部司令」的相對等情形。
他表示,依據2025美國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的參眾決議,後續駐日美軍司令部還可能更名調為「統合軍司令部」,未來直接與日本自衛隊的「統合作戰司令部」對應。
詹祥威強調,統合作戰司令部得設立,近一步滿足美日雙邊配合的調整,其司令官由4星將官擔任,就自衛隊而言統合幕僚長、統合作戰司令官,以及陸海空幕僚長等5人皆為上將、其副官皆為中將;對照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印太司令、海軍部長、陸軍及空軍參謀長、海陸司令及國民警衛局長皆為4星上將,駐日美軍指揮官為中將,基本形成了體制上美日雙邊相互對等運作模式。
他表示,統合作戰司令部的設立,初步為美日雙邊對等的防衛體制形成正向互動,主要為因應多變區域安全挑戰,並且提高雙邊的互通性及協調性;但駐日美軍後續的結構調整,以及就沖繩部隊進一步的改革,包含強化海陸空地特遣隊的機動性、指揮現代化與全面性整合等,最重要的是未來與自衛隊水陸機動團以及其他跨部隊的協調合作,在春季可能舉行的美日雙邊軍演中,應持續觀察前述司令部乃至於實際部隊調動指揮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