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山海岸雙奇景 烏龜岩與浴缸岩的藍色午後

長曝視角下,浪花如絲輕拂烏龜岩,增添柔美氛圍。(陳錫興提供)
長曝視角下,浪花如絲輕拂烏龜岩,增添柔美氛圍。(陳錫興提供)

【記者廖儷芬/ 屏東報導】

屏東枋山,除了是南下必經的蔚藍海岸線,還藏著兩處讓人忍不住駐足的奇景——「枋山烏龜岩」與「落高海挑·浴缸岩」。攝影家陳錫興在八月盛夏的午後造訪,帶回了一組貼近現場感的照片,也分享了他對這片海的喜愛。

浴缸岩近景,水面映照著藍天白雲。浴缸岩近景,水面映照著藍天白雲。( 陳錫興提供)
旅人佇立岸邊,凝望著靜守海際的烏龜岩。旅人佇立岸邊,凝望著靜守海際的烏龜岩。(陳錫興提供)

烏龜伏海 西岸的迷你龜山島
「枋山烏龜岩因露出海面上的石頭,像極了烏龜而得名,宛如是西海岸的迷你版龜山島。」陳錫興笑說,這裡是個可以喝咖啡、聊是非、看烏龜、賞海景、追夕陽的好地方。
沿著台一線南行,藍得分層的海水與筆直公路並行,抵達烏龜岩時,海面上那塊巨石宛如一隻靜伏的海龜,昂首面向外海。午後的陽光斜照,烏龜岩在浪花間顯得沉穩而生動,彷彿真的在海面上休憩。岸邊的卵石灘踩起來鬆軟,海浪聲與海風一同拂面,讓人很快卸下旅途的疲憊。

不論是站在岸邊遠觀,還是走近岩石感受浪花拍打的節奏,這裡的景色都有種單純的療癒感。運氣好時,還能遇見夕陽從龜背後緩緩沉下,將海面染成金橘色。

海面上孤立的小岩塊,像烏龜的延伸足跡。海面上孤立的小岩塊,像烏龜的延伸足跡。(陳錫興提供)
「枋山烏龜岩因露出海面上的石頭,像極了烏龜而得名,宛如是西海岸的迷你版龜山島。」陳錫興笑說,「枋山烏龜岩因露出海面上的石頭,像極了烏龜而得名,宛如是西海岸的迷你版龜山島。」陳錫興笑說,(陳錫興提供)
海岸線蜿蜒延伸,烏龜岩成了視覺焦點。海岸線蜿蜒延伸,烏龜岩成了視覺焦點。(陳錫興提供)

浴缸藏浪 奇岩中的海水溫泉
距離烏龜岩不遠的「落高海挑」,是另一個讓陳錫興讚嘆的海岸地景。「這裡的奇岩怪石林立,其中以天然海水侵蝕而成的『浴缸岩』最負盛名。」
浴缸岩的模樣,像一只天然雕刻的石盆,海浪湧來時會注滿清澈海水,微微搖晃著映照藍天。退潮時,水面平靜如鏡,偶爾有小魚或螃蟹在其中穿梭。站在一旁,浪聲與礁岩碰撞的回音,像是為這個小小海水池伴奏。

落高海挑所在的海灣,岩石形態各異,有的像伏地的動物,有的布滿風化孔洞,紋理清晰可見。沿岸的黑沙與灰色卵石相間,踩在上面聽得見細碎聲響。這裡緊鄰枋山的「茉莉灣沙灘」,傍晚時分,天空從藍轉為粉橘,海面閃著餘暉,是攝影師眼中絕佳的日落舞台。

海浪拍打在浴缸岩邊緣,掀起潔白浪花。海浪拍打在浴缸岩邊緣,掀起潔白浪花。(陳錫興提供)
海蝕穴內堆滿細石卵,彷彿天然的收藏盒。海蝕穴內堆滿細石卵,彷彿天然的收藏盒。(陳錫興提供)
風化與海蝕交織出的奇岩,紋理細膩。風化與海蝕交織出的奇岩,紋理細膩。(陳錫興提供)

旅行的緩慢與海的溫度
無論是龜背靜伏的烏龜岩,還是藏著浪花的浴缸岩,它們都是枋山海岸線上的小驚喜。不同於熱門景點的人潮喧囂,這兩處保有海與人之間的舒適距離。
陳錫興的照片裡,有浪花拍打岩面激起的白沫,也有寧靜到像在屏息的海面。從畫面裡看得出,他選擇的不是匆忙按下快門的瞬間,而是與海對話後的定格,陽光的角度、浪的節奏、岩石的紋理,全在那一刻剛剛好。

如果有一天你順著國境之南的海岸線旅行,不妨在枋山停一停,走進這兩處被海雕刻的奇景。泡一杯咖啡,坐在岸邊,看著海龜與浴缸在潮水間變換風貌,也許就會懂,為什麼這裡能讓人把心放慢。

巨岩聳立於浪間,守護著這片海岸。巨岩聳立於浪間,守護著這片海岸。(陳錫興提供)
從高處俯瞰落高海挑灣岸線,海天一色。從高處俯瞰落高海挑灣岸線,海天一色。(陳錫興提供)
遠眺枋山海岸,蔚藍海面襯托烏龜岩的獨特身影。遠眺枋山海岸,蔚藍海面襯托烏龜岩的獨特身影。(陳錫興提供)
有的布滿風化孔洞,紋理清晰可見。有的布滿風化孔洞,紋理清晰可見。(陳錫興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